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178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实用性。
【关键词】骨折手术;麻醉;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
临床骨科手术中,锁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很多,麻醉方法也有很多,局麻,神经阻滞或静脉全麻都被广泛应用于此手术的麻醉中,但实用性及效果却大不相同。局麻下行手术患者痛苦大,患者难于接受;静脉全麻下行此手术因术中麻醉呼吸及循环管理相对复杂,对麻醉医师技术和经验要求高,尤其不适用于急诊禁食时间不足的病例,应用范围较局限。因锁骨及其周围组织区域受颈浅丛和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我们采用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各类锁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 I——Ⅱ级,年龄:18岁——59岁,体重:50kg——85kg,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特殊用药史,主诉清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Ⅲ组,每组各30例病人,Ⅰ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Ⅱ组行一点法颈浅丛阻滞;Ⅲ组行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三组患者使用的局麻药均为利罗合剂(1%利多卡因+0.3%甲磺酸罗哌卡因)。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均先开放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4-6ml/kg/min,连接监护仪,麻醉及手术中全程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手臂贴体旁,充分暴露患侧颈部。
Ⅰ组患者行肌间沟阻滞,选环软骨水平线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相交处作为穿刺点进针,至患者主诉有手,臂或肩部有异感时,回吸无血及脑脊液,给予利罗合剂20ml。
Ⅱ组患者以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同侧颈外脉交叉点,即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当针刺入颈阔肌筋膜下,回吸无血,给予利罗合剂15ml。
Ⅲ组患者先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给予利罗合剂20ml,再行颈丛阻滞(方法同Ⅱ组)给予剂罗合剂10ml。
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完成后30分钟开始手术,手术开始前5分钟均给予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
2效果评价标准:
优:术中患者无疼痛感觉,无需再加用镇静镇痛药。
良:患者感觉微痛,需再加用适量镇静镇痛药方缓解。
差:患者疼痛感严重,辅用镇痛镇静药仍不能完成手术,需加用其它麻醉方法(术中加局麻或给予丙泊酚等静脉全麻药)
观察麻醉效果同时还要观察各组麻醉并发症,尤其是各组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的干扰,局麻药毒性反应。
3结果
Ⅰ组和Ⅱ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第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在麻醉并发症及药物毒性方面,三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4讨论
锁骨及其周围组织区域受颈丛和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锁骨骨折手术时,单独应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或颈浅丛阻滞,麻醉效果都不够完善。颈浅丛阻滞可用于锁骨上颈部表浅手术,此麻醉方法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时,尤其是在处理骨折复位及上内固定物时患者常感疼痛难忍,效果欠佳;而肌间沟臂丛阻滞适用于锁骨外1/3处骨折,尤其适用于肩锁关节骨折,即使如此,它的阻滞范围在手术切口内侧也是阻滞盲区,开皮时,常需术者加注局麻药,如果病人疼痛敏感,不予配合,还需改变麻醉方式为静脉全麻。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手术的痛苦,也使得麻醉医师的术中麻醉管理复杂化。而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简便,术中无需改静脉全麻都能完成手术,即使个别病例情绪高度紧张,疼痛敏感,术中再加用适量镇静镇痛药(如咪芬合剂)即可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此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管理方便、简单,另外,我们使用的药物为利罗合剂,同属酰胺类局麻药,药物浓度低,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毒性低,安全范围大,阻滞时间长,能充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不失为锁骨骨折手术较好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