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108393
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赵素娥
第1页

    参见附件(2576KB,2页)。

     【摘要】目的:调查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切除术患者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并能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促进病人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理干预;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效果及影响

    胃大部分切除术作为一项创伤性治疗,常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对于手术的实施及预后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如患者术中不配合,术后疼痛程度增加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68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的68例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 (38.5±3.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常规接受护理,观察组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对患者态度热情亲切,语言温和诚恳,动作轻柔体贴,动作纯熟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建立患者对干预者的高度信任。

    1.2.2以相关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为基础,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疾病的知识 ,介绍手术的部位和简单的步骤;全身麻醉的原理、步骤、用药;手术室环境;主刀医生,麻醉师及手术护士的个人资历;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原因、意义;术后镇痛剂使用的原则及利弊,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

    1.2.3以心身医学的观点给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使神经调节和内分泌平衡,免疫力增强,各器官活动适度、协调,增强健康水平;消极的情绪则使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某些器官活动度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3]。干预者采用合理情绪的想象技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技术对患者进行情绪治疗。干预者以理解、尊重、同情的态度与患者交谈 ,探索患者所关心的问题,确定非理性信念 ,协助患者认识其不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及出现的原因,使其认识到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无根据的,并与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使其在治疗中学习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得到强化,通过治疗消除原来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以积极的、正性的情绪对待手术。

    1.2.4教授患者缓解焦虑和疼痛的放松方法: (1)深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缓慢呼吸,有一定深度,节律均匀,每分钟 l2次左右。(2)渐进性松弛方法:让患者闭上眼睛,身体从上到下开始紧张,然后再松弛,紧张与松弛的时间比为 l:2,每次紧张与松弛的全过程为2~3分钟,在松弛的同时暗示自己“我的呼吸很平稳,我的心跳很稳定。通过放松训练,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想象等方面,降低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肌肉松弛,心理放松。

    2疗效评定标准

    2.1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天晚上根据 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程度50~59分为 I级;60~69分为Ⅱ级,70分以上为Ⅲ级。

    2.2研究人员于术后第1天开始追踪随访两组病人,直至伤口拆线。在此期间获取术后2 h、6 h、24 h的疼痛评分(术后疼痛的测量采用VAS视觉模拟尺,以及首次下床活动和首次排气时何以及伤口拆线时间等数据。

    2.3 所有数据均输入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和x2 检验。

    3结果

    3.1心理指标—术前焦虑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晚焦虑情况见表1。

    表1显示,实验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x2 =20.72,P<0.01)。

    3.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见表2。

    两组间比较 ,*P>0.05;** P<0.01;*** P<0.05,从表2可知,术后2 h、6 h、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表明:除术后2h实验组组无差异外,其余观察时间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

    3.3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排气、切口愈合等恢复情况,见表3。

    4讨论

    个体遭遇某种紧张事件时不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还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而引起生理变化,该紧张事件的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 ,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造成的心理紊乱越重。但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内容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1有助于缓解术前焦虑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减轻焦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一是提供疾病知识、治疗环境等信息支持。一是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引导患者进行特定的行为训练和心理疏导。 本实验中设计的心理干预内容是在参阅大量有关患者心理需求的文献后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而设计出来的,能基本满足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其对于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从表1可知道,由于实验组均较熟练地掌握了放松技术,因而能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而对照组接受的一般的心理护理对缓解焦虑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内容距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差距,因而无法对不可知的手术形成完整、准确、适度的认识,加之缺乏主动参与调节的方法,所以作用有限。

    4.2心理干预有助于术后身体健康 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表2显示实验组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焦虑程度的减弱及松弛训练降低了肌肉紧张程度有关。

    术后切口疼痛的折磨和对出现并发症的担心使病人产生新的焦虑,有时病人会误把术后的正常反应看成是手术的不成功,产生许多疑虑和主诉,以致少数病人因此长期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术后巡回护士应及时随访病人,耐心而详细地解答病人的疑问,消除病人的误解 ;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病人的痛苦,向病人说明身体活动对术后恢复的意义。表3显示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但患者伤口拆线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可以通过皮质醇的分泌影响伤口愈合,实验组应激反应较弱,因而皮质醇分泌理应减少,伤口愈合理应加快,拆线时间亦应提前,但结果却显示两组拆线时间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医生的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即医生一般采用 “术后天数”作为伤口拆线有关,虽然术后身体活动提早同身体恢复得快不能等同看待,但这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术后身体活动适当提早可以促进病人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

    4.3心理干预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有积极影响的项目全部是病人主动参与的活动,包括病人同医护人员的合作程度和术后身体活动。这些结果意味着心理干预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医患间相互作用和关系模式(由“主动一被动”型改为“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由于大多数医疗活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事务,病人理应成为自己医疗活动的积极合作参与者,同医护人员共同为恢复自己的健康负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