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108381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冯丽萍
第1页

    参见附件(2657KB,2页)。

     【摘要】目的: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模式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发病的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返回后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早期康复干预,将疗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结果: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MBI评分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但前者改善更加明显,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康复干预组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增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康复治疗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以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干预

    当代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在很多地区,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是高居首位。国家科技部已经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病人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干预,可以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减少医疗费用。合理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干预的模式及效果,我们对返回内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早期康复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同期发病的住院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通过筛选有12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86例,女性34例,年龄67.8~89.3岁,平均年龄76.2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97例,随即分为两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瘫痪和言语不清等残疾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遵照出院医嘱服药。康复组护理干预:1)康复教育和干预:讲解脑卒中的病因、预防、遵医嘱服药及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褥疮预防措施、肩关节、良肢位的摆放及体位转移方法、如何穿脱衣服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2) 运动疗法:采用运动再学习的方法;3)作业疗法:手足功能训练;4)物理因子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电脑低频、等速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等。对照组:服药和家庭自我康复,部分患者采用针灸治疗。

    1.3疗效评定方法

    1.3.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MI)[2]进行评定,分进食、入厕、梳饰、洗澡、更衣、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

    1.3.2运动功能评定利用Fugl-Meyer 的方法[3]评定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该方法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Ⅰ级);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Ⅱ级);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Ⅲ级);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Ⅳ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 1康复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情况(BMI)。

    2. 2康复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情况(Fugl- Meyer 评

    2.3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康复组的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由16.4%增加至100% ,而对照组由16.8%升高到23.6%。康复组患者中发生褥疮、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窒息、再发脑卒中1例(发生率1.67%),对照组有11例(发生率18.3%)。

    3讨论

    3.1康复护理干预的必要性传统的观点简单的认为康复就是针灸和按摩。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在前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4周内恢复最快[4]。大力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水平,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首要任务。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系统规范的康复中心尚不能普及,很多脑卒中患者大多在家庭中康复治疗,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遗留严重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原因首先是人群中康复知识和理念的缺乏,而康复资源相对比较充足,经过培训的康复护理工作者可以部分承担医生的康复工作,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由于和患者接触时间较长,可以充分和患者沟通,建立密切联系。实践证明:早期的功能训练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并减少残疾的发生率是十分有效的。

    3.2康复护理干预的特点

    3.2.1体位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卧位即抗痉挛模式卧位:①患侧卧位:患病侧肢体在下方,健侧肢体在上方,注意患侧肩关节的保护。此卧位称之首选卧位。当肌张力增高、屈肌痉挛明显时,手中不应放有任何东西。患侧下肢的髋、膝自然微屈在后,健侧下肢充分屈髋、膝,要注意患侧踝关节屈曲90°,以防足下垂。②健侧卧位:此卧位缺点是限制患者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③仰卧位:因其符合大多数人睡觉的习惯姿势,是患者及家属最喜欢采用的体位。但因其异常反射活动增强,尽量少用或安排在白天。④床上坐位;⑤桥式运动: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

    3.2.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根据病人功能恢复的程度,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练习穿脱衣服、洗脸、沐浴、刷牙、使用餐具以及便后处理等,以逐渐提高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3.2.3吞咽训练

    训练之前护患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充分肯定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的练习,呼吸、咳嗽训练,选择安静环境,患者体位舒适,选择患者认可接受的食物。

    3.2.4言语训练

    发病后3~6 个月为最佳康复时间,一对一康复护理训练,也可进行家庭训练,首先进行发音器官的基本训练,每一动作重复10次左右,训练内容包括刺激法、对唱法、图片法、发音模仿法等。应坚持天天练习,不断提出新内容以增加言语对话的新鲜性和趣味性。

    3.2.5心理康复

    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成败,因此要把心理康复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

    3.2.6康复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护理及康复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引导,通过传授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患者主动康复的意识和对康复的信心,在康复中变被动为主动。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营养易消化之品,多食植物蛋白及蔬果类食品、戒烟酒。合并糖尿病者,按糖尿病膳食进餐。

    3.2.7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保持1~2小时翻身一次并辅助皮肤按摩,保持床单干燥、平整,防止褥疮发生;房间注意通风,防止肺部感染。指导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患者正确进食,粘稠流质,必要时鼻饲。

    本研究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MBI 评分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康复干预组改善更加明显,康复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