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勤教授对“活血化瘀法”证治体会
【摘要】活血法及化瘀法在理论上有不同的概念和涵义,在病变程度上亦有轻重差异,前者较轻浅,后者较深重。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病证不同阶段的治疗法则。“活血”以荡涤流通血运为目的,“化瘀”以消磨祛瘀散结为目的,前者用于“瘀未成之前,后者用于瘀已成之后”。本文从活血法及化瘀法的含义、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行阐释。
【关键词】活血;化瘀;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为祖国医学宝库中主要治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多种疾病治疗开辟了重要途径。活血化瘀理论肇始于《内经》 “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对瘀血的病因、病机与症状进行了阐述。近年关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神经网络以及基因水平探索血瘀证的形成机理。郭文勤教授为国家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笔者随师学习多年,现将导师对“活血化瘀法”证治体会整理如下:
, http://www.100md.com 活血化瘀的涵义
“瘀”字最早见于《楚辞》“形销铄而瘀伤”活血化瘀法是为血瘀及瘀血而设立的一个治疗学术语,故 “活血法,化瘀法”分属于两种作用不可混为一谈,应明确界定各自的含义及应用范围。活血法与化瘀法分别治疗血瘀病证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病理改变,有病情轻重的差别【1】。活血法治疗阶段仅有血行滞涩迟缓,如《灵枢•营卫生会篇》陈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即老年气血衰退,血循行滞慢;而《虚劳体痛候》云:“劳伤之人,阴阳俱虚,经络脉涩,血气不利”。这种状态血液仍在脉络中运行,并没有凝结成死血,随着病情发展,血瘀日久渐进,凝滞瘀结不散,便发展为瘀血。而瘀血则指静止之血,《说文解字》:“瘀,积血也”。《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未定,五脏安定,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血证论》“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均指瘀血之征,瘀血是指凝结不行,或离经之血,或留血,是血瘀的产物,是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即所说积血,干血、死血、败血等。从字面上看,活血,即畅通血液运行,可理解为祖国医学中荡涤之意,活血法既“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属和法范畴,通过调整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等多种因素,而促进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用于病变较浅的血瘀证,使血液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化瘀,即消除瘀血阻滞,可理解为消磨,化瘀法如《医学心悟》“消者,去其雍也,脏腑筋络之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化瘀法属消法范畴, 重在祛邪,祛其瘀滞,通过调节血凝状态,从而消除已经存在的病理状态,主要治疗病变较重的瘀血证,使凝结的血液消散。大多文献对血瘀与瘀血的概念比较含混,往往认为活血法,化瘀法是同一回事。当然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分别代表着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病变程度,两者之间有着病理改变轻重不同的差异。其临床用药亦有所不同。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有利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的深人研究。
, 百拇医药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证治
活血法用于治疗病变轻浅的血瘀证,使血行滞涩恢复正常的血运状态。主要适用于血脂偏高和多切流变学所示血粘度增高、高脂血症,以及脑血管痉挛等症,如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等均属活血类药物。活血含有和血之意,血瘀证则应活(和)血,流通血脉,辅以疏理气机等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以达到愈病之日的。张子和针对气血辨证主导思想即“贵流不贵滞”在临床上应用“活血法”时,需考虑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或兼以补心气,或兼以益脾肺之气,或兼以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使血的运行恢复正常。
化瘀法用于治疗血瘀证日久,形成积血、留血等静止之血,使凝滞瘀结的血液消散, 临床B超、CT、MRI所示各脏器有形之积块,,如脑梗死、颅内血肿及各种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为化瘀法适应症,药物以虫类药物为主,如水蛭 、虻虫、土鳖虫、山楂等等。由于活血法与化瘀法既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治虽然有主次,而在治瘀过程中,对血瘀日久形成瘀血的病机尤不可忽视,如中风后遗症,特别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等,宜用软坚散结、破血逐瘀等促其消散。同时配伍以通络药物,而慎用活血类药物。
, 百拇医药
此外,在药物选用方面.有的药物本身就具有活血与化瘀作用,如丹参、当归、赤芍、益母草、红花等。药物随用量不同,而作用各异,属“少用能活血,多用可化瘀“ 的药物,《药品化义》言:“红花,善通利血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临证可灵活施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血瘀与瘀血的治法是不尽相同的,临证时宜仔细审慎推敲,以求药证相符,提高疗效。
活血化瘀法的现代机理认识
活血化瘀法主要治疗血液循环系统“浓、粘、凝、聚”的状态,西医学认为“血瘀证”多为一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致使机体心脏、血管、血液发生组织学、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学上的改变,使血流缓慢或停滞,或血液离开血管,产生瘀积,继而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在病理生理上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以及组织细胞炎症、水肿、变性、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2】。
, 百拇医药
活血法主要针对于对于血液流变学改变、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炎症等,血液处于“高粘加高凝” 的状态,主要通过改善血循环和心功能,解除血管痉挛。 改变毛细血管的渗透压实现治疗作用。活血类药物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有效血容;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营养神经,以促进病理损伤组织的修复;活血药物可显著改善血瘀证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的长度、干重等各项指标,可调节血流分部与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对代谢、免疫等亦有一定影响作用。
化瘀法主要针对血栓、红肿、结块、皮肤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症。化瘀类药物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有效改善血液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系统功能,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抗凝和纤溶灶消退;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以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血液停积、血流不畅或停滞、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但活血法及化瘀法作用机制各异,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柏森,何适生,何凤. 谈活血化瘀法的实质及临床应用体会.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65-166.
[2]陈志霞.浅谈王清任的瘀血理论特点及活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国医论坛,2005,3(20)2:47-49., 百拇医药(宫爱民 燕海霞 许朝霞 郭茂松)
【关键词】活血;化瘀;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为祖国医学宝库中主要治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多种疾病治疗开辟了重要途径。活血化瘀理论肇始于《内经》 “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对瘀血的病因、病机与症状进行了阐述。近年关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神经网络以及基因水平探索血瘀证的形成机理。郭文勤教授为国家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笔者随师学习多年,现将导师对“活血化瘀法”证治体会整理如下:
, http://www.100md.com 活血化瘀的涵义
“瘀”字最早见于《楚辞》“形销铄而瘀伤”活血化瘀法是为血瘀及瘀血而设立的一个治疗学术语,故 “活血法,化瘀法”分属于两种作用不可混为一谈,应明确界定各自的含义及应用范围。活血法与化瘀法分别治疗血瘀病证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病理改变,有病情轻重的差别【1】。活血法治疗阶段仅有血行滞涩迟缓,如《灵枢•营卫生会篇》陈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即老年气血衰退,血循行滞慢;而《虚劳体痛候》云:“劳伤之人,阴阳俱虚,经络脉涩,血气不利”。这种状态血液仍在脉络中运行,并没有凝结成死血,随着病情发展,血瘀日久渐进,凝滞瘀结不散,便发展为瘀血。而瘀血则指静止之血,《说文解字》:“瘀,积血也”。《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未定,五脏安定,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血证论》“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均指瘀血之征,瘀血是指凝结不行,或离经之血,或留血,是血瘀的产物,是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即所说积血,干血、死血、败血等。从字面上看,活血,即畅通血液运行,可理解为祖国医学中荡涤之意,活血法既“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属和法范畴,通过调整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等多种因素,而促进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用于病变较浅的血瘀证,使血液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化瘀,即消除瘀血阻滞,可理解为消磨,化瘀法如《医学心悟》“消者,去其雍也,脏腑筋络之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化瘀法属消法范畴, 重在祛邪,祛其瘀滞,通过调节血凝状态,从而消除已经存在的病理状态,主要治疗病变较重的瘀血证,使凝结的血液消散。大多文献对血瘀与瘀血的概念比较含混,往往认为活血法,化瘀法是同一回事。当然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分别代表着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病变程度,两者之间有着病理改变轻重不同的差异。其临床用药亦有所不同。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有利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的深人研究。
, 百拇医药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证治
活血法用于治疗病变轻浅的血瘀证,使血行滞涩恢复正常的血运状态。主要适用于血脂偏高和多切流变学所示血粘度增高、高脂血症,以及脑血管痉挛等症,如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等均属活血类药物。活血含有和血之意,血瘀证则应活(和)血,流通血脉,辅以疏理气机等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以达到愈病之日的。张子和针对气血辨证主导思想即“贵流不贵滞”在临床上应用“活血法”时,需考虑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或兼以补心气,或兼以益脾肺之气,或兼以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使血的运行恢复正常。
化瘀法用于治疗血瘀证日久,形成积血、留血等静止之血,使凝滞瘀结的血液消散, 临床B超、CT、MRI所示各脏器有形之积块,,如脑梗死、颅内血肿及各种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为化瘀法适应症,药物以虫类药物为主,如水蛭 、虻虫、土鳖虫、山楂等等。由于活血法与化瘀法既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治虽然有主次,而在治瘀过程中,对血瘀日久形成瘀血的病机尤不可忽视,如中风后遗症,特别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等,宜用软坚散结、破血逐瘀等促其消散。同时配伍以通络药物,而慎用活血类药物。
, 百拇医药
此外,在药物选用方面.有的药物本身就具有活血与化瘀作用,如丹参、当归、赤芍、益母草、红花等。药物随用量不同,而作用各异,属“少用能活血,多用可化瘀“ 的药物,《药品化义》言:“红花,善通利血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临证可灵活施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血瘀与瘀血的治法是不尽相同的,临证时宜仔细审慎推敲,以求药证相符,提高疗效。
活血化瘀法的现代机理认识
活血化瘀法主要治疗血液循环系统“浓、粘、凝、聚”的状态,西医学认为“血瘀证”多为一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致使机体心脏、血管、血液发生组织学、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学上的改变,使血流缓慢或停滞,或血液离开血管,产生瘀积,继而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在病理生理上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以及组织细胞炎症、水肿、变性、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2】。
, 百拇医药
活血法主要针对于对于血液流变学改变、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炎症等,血液处于“高粘加高凝” 的状态,主要通过改善血循环和心功能,解除血管痉挛。 改变毛细血管的渗透压实现治疗作用。活血类药物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有效血容;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营养神经,以促进病理损伤组织的修复;活血药物可显著改善血瘀证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的长度、干重等各项指标,可调节血流分部与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对代谢、免疫等亦有一定影响作用。
化瘀法主要针对血栓、红肿、结块、皮肤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症。化瘀类药物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有效改善血液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系统功能,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抗凝和纤溶灶消退;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以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血液停积、血流不畅或停滞、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但活血法及化瘀法作用机制各异,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柏森,何适生,何凤. 谈活血化瘀法的实质及临床应用体会.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65-166.
[2]陈志霞.浅谈王清任的瘀血理论特点及活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国医论坛,2005,3(20)2:47-49., 百拇医药(宫爱民 燕海霞 许朝霞 郭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