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调查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195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9年献血40349人,对献血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现象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显示,40349人中不良反应人数327人,不良反应率为0.81%,呈逐年降低,分析原因主要为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及受他人影响,其次为空腹、疲劳和睡眠不足。经及时处理无留任何后遗症。结论:通过加大宣教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营造温馨的氛围以及做好采血前、中、后对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工作,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计划献血;献血知识宣传;预防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知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无偿献血事业中,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有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也影响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扩大献血队伍,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就和田地区的献血反应进行了调查,分析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2].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04年至2009年间在本本地区血站站内和采血车上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包括自愿、应急、互助献血者,共有40349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327人,其中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占93.54%。1.2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
献血不良反应是由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和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与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3]。1.2临床症状及诊断
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出虚汗等症状;中度: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心悸、脉搏细弱等症状;重度:除中度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意识不清、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及血肿等症状。
2结果
2004年至2009年献血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和表2,说明加强管理和献血知识宣传,献血不良反应在逐年减少。
3讨论
从以上调查表的结果可以看出:2004年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少,当时无偿献血工作还未普及,此时献血的主要人群是自愿无偿献血者,他们具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道主义精神,能体现无偿献血的意义,能够使自己充满自信,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参与无偿献血,因此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较少。
根据我区采供血实际,2005年、2006年、2007年,在和田地区实行计划献血。此项工作开展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献血人数也大幅提高。但计划献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如非本人自愿,另外对献血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同时,由于是集体采血,人员较多,造成采血车内空气流通阻碍,环境喧闹,给献血者心情带来一定影响,医务人员在献血流程中的服务不能全面发挥等诸多因素,致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2008年,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我区已取消计划献血。在这一过渡时期,献血反应人较高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由城市向农村转型,加之为补充血源不足,家庭互助首次献血者较多,因而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
根据表2可以看出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占得比例较高,使2005年至2009年主要是计划(非本人自愿)或者家庭互助首次献血所引起的。
2009年后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的情况,在不断地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维,汉文形式的无偿献血知识(包括光碟、课件、适合农牧民易懂性宣传材料等等),改善采血环境,加强健康征询工作,排除疾病隐患,为献血者提供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素质,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给献血者温暖、关怀和信心,使献血者精神放松,并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仅有助于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保护加强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使得对献血有恐惧感的献血者建立信心,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充分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加大献血的关爱力度,以保留献血者,避免因献血反应导致血源流失,确保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4]。
参考文献
[1]马戊合,罗文毅.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与全血者的比较[J].临床血液杂志(输血与检验),2004,1(1):18.
[2]姜述华,王丽娟,马雪芹,等. 1003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01,14(1):47-4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9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