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107247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黄志勇 钟家浩 卓建钦
第1页

    参见附件(1957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Ccr)的水平以及半年内的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的半年存活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P<0.05。且观察组的Scr、BUN、Ccr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间歇性血液透析;急性肾衰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continuity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treatments for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effect. Methods will be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0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were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cr) serum 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BUN), endogenous creatinine (Ccr) level and half a year's survival.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ur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alf 52.5% 80.0% group, P < 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cr, BUN, Ccr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f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effect is good.

    【Keywords】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Acute renal failure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存在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预后较差[1]。血液透析是一种较为安全易行且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技术,自应用以来在治疗肾功能衰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以其溶质清除率高、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动力学稳定等特点,成为重症肾衰竭的常用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4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肾脏病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6岁~77岁,平均(57.9±14.2)岁。器官功能衰竭>2个,基础疾病包括重度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药物中毒以及脑血管意外等。32例处于昏迷状态,25例低血压,25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合并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20例。将该组患者按照双盲实验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体重指数、疗程、合并症、原发病、血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溶毒、洗胃、保护脏器功能、抗休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给予血糖、血压控制治疗,进行纠正酸中毒、贫血、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⑴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德国生产F 60聚砜膜透析器,表面积为1.3 m2,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3~5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300 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出血者采用无肝素透析观察6个月。⑵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HF1200血滤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BM25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管路和滤器每24h更换一次,透析液床旁配制,采用Seldinger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液通路,均采用前稀释法输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电解质浓度及酸碱浓度,置换液量3~4L/h,透析液流量250 ml/min,首剂0.2~0.7mg/kg,每2h追加一次,每次治疗时间6~7h,每日输入置换液(前稀释法)11~18L。用吸痰器连接滤器滤液出口并通过调节吸痰器负压控制超滤速度,无出血者用普通肝素抗凝,有出血者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2500~5000U,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30min测量血压、呼吸、心率1次,血压不稳定15min测量1次。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Ccr)的水平以及半年内的存活率。血清Scr采用采用碱性苦味酸法,BUN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内生肌酐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生化分析分析仪为日立7180,试剂由武汉博士的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半年内生存者32例,死亡8例,生存率为80.0%(32/40)。对照组半年内生存者21例,死亡10例,生存率为52.5%(2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Scr、BUN、Ccr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1。

    表2-1 两组患者Scr、BUN、Ccr改善情况分析

    注:﹡治疗前后相比,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CRRT时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IHD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与透析液成分、血膜反应、血气参数变化迅速以及容量和渗量的快速变化有关。本文IHD组透析中发生严重低血压者占18.9%,其中心律失常占9.5%,透析中低血压主要发生在第一小时,从而使透析充分性及脱水受限。而在CRRT组,50例需用升压药及33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