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止泻汤配合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02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1118KB,1页)。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加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儿均按病情进行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服中药加按摩。治疗三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结论中医药治疗婴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秋季腹泻;按摩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10~11月份的腹泻,多发生在半岁至三岁这一年龄段。引起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1。临床表现为发病急、每天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大便呈水样或鸡蛋花样并常伴有体温升高,排尿减少,严重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我科采用中药止泻汤配合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符合秋季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共2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59例,女43例;一岁以下80例,一岁以上22例。病程8~48小时,发热或呕吐者60例,轻度脱水62例,中度脱水40例。对照组103例,男63例,女40例,一岁以下82例,一岁以上21例,病程5~48小时,发热或呕吐者64例,轻度脱水64例,中度脱水39例。两组患儿大便均呈鸡蛋花样或水样,每天6~10次,大便化验轮状病毒呈阳性。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依椐病情均给予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1岁以下患者每次1克,毎天3次;1到2岁患者毎次1.5克,每天3次;2周岁以上患者每次3克,毎天3次。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 地锦草3g葛根5g、黄连3g、黄芩3g、霍香5g、木香5g、苍术3g、炒白术5g、茯苓6g、车前子5g、泽泻3g、炒扁豆3g、砂仁1.5g、甘草2g。水煎,每日一剂,分4~5次服用,3天为一疗程。有脾气虚弱证者加党参、薏苡仁。脾阳虚弱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大便脓血者加地榆炭;食欲不振者加麦芽、神曲、炒鸡内金。服药同时每天摩腹五分钟,揉脐三分钟,揉足三里十次,推七节五十次,揉龟尾三十次。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椐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显效:治疗72小时内患儿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到正常、临床症状全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2两组疗效比较表1
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P<0.05
表2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毒转阴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代西医学认为小儿秋季腹泻,多数是轮状病毒感染。其病理变化为轮状病毒入侵小肠,肠粘膜遭受损害而发生病理性变化,从而使小肠蠕动加快和吸收功能减弱,致使大便次数显著增多,从而导致人体失去大量水份、电解质和营养物质。西药对症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十分重要。小儿秋季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范畴,病因以外邪入侵,内伤饮食,脾虚胃弱为常见。主要病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失职,则食物入胃,水谷不能化,精微不能输布,清气不升反而合污下泄而成泄泻。小儿为纯阳之体,而且稚阴未长,脾又常常不足。故容易被外邪侵袭。又因脾喜燥而且恶湿,其他外邪常常挟湿邪而成泻,故又有“无湿不成泄泻” 之说。四季之中,一般冬春由风邪寒湿邪导致泻多见,夏秋季往往因暑热湿邪导致泄泻。因此小儿秋季腹泻大多因湿热引起。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型泄泻,故治疗要以健脾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故本方由葛根芩连汤和四苓散化裁,方中白术、茯苓、苍术、白扁豆健脾胃化湿浊,地锦草清热解毒、黄芩、黄连清解胃肠湿热,霍香芳香化湿、木香理气止痛、葛根解表生津止泻,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水、分清止泻,砂仁化湿醒脾,甘草调和诸药。推拿按摩乃通过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传达治疗信息,以达到清利湿热,调和阴阳、经络气血、健脾和胃之作用3。本方配合按摩疗法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利湿以实现止泻之目的。本次观察表明,中药止泻汤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文韬 小儿秋季腹泻中药敷脐疗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18:1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