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107663
52例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王秀娟
第1页

    参见附件(999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社区诊断为冠心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给予实验组社区护理干预,不给予对照组社区护理干预,从血脂、依从性、发作频率、健康知识评分、再次住院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血脂(TC、TG、LDL-C)、平均发作频率、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依从性比例、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效果观察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由于其易反复、病程长、危险性高等特点,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社区诊断为冠心病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为(59.35±6.98)岁,病程1~9年,平均为(3.24±1.56)年,其中心绞痛患者31例,无症状6例,心肌梗死后15例,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9例,高中以上26例,初中以上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了肝、肾、肺、脑、血液、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均获得了家属及患者接受社区护理、调查的同意,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不给予有关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实验组护理:

    A、 心理护理:冠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慢性、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的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往往产生焦虑、忧虑、恐惧、绝望、沮丧等负面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病情恢复和预后1,医护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及时沟通,对于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要认真、热情的进行解答,如发现患者情绪发生变化不利于病情恢复时,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思想交流,及时给予指导、安慰、帮助、鼓励、纠正,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另外,护理人员应当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日常行为监督,并对患者的遵医嘱行为进行鼓励和奖励,这样能够明显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让患者感觉不是自己在战斗,对患者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1.2.2分析方法:进行社区护理1年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1年后从所有患者的血脂、依从性、发作频率、健康知识评分、再次住院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综合、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将52例患者观察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值小于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2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个月后,再次入院患者共9例,其中对照组6例,实验组3例,两组具体疗效观察见表1。

    表1. 52例冠心病患者1个月后相关指标统计表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一系列变化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饮食习惯不健康等因素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冠心病具有易复发、慢进程、病程长等特点,使患者不能够长期在院治疗,但是患者出院后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正确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预后及安全,因此社区护理干预成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主要护理手段。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减少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发作频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9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