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107497
妇科门诊病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谢文燕


第1页

    参见附件(1019KB,1页)。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妇科病人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2010年1-12月,医院妇科786例门诊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了解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对检查结果通过X2检查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季度组间感染率的差异分析。结果 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20.74%,35~岁年龄组感染率为25.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0~岁年龄组次之,24.10%。春季感染率(22.62%)稍高于夏、秋、冬季。结论 被调查病人白念珠菌感染率低于国内以往同类调查水平。35~岁为念珠菌感染高发期,季节对假丝酵母菌感染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妇产门诊;假丝酵母菌;感染;调查

    假丝酵母菌是引起人体泌尿生殖器官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危害是寄生于阴道或其他泌尿生殖器官从而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1]。也有资料报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能增加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2]。白念珠菌感染比较普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各异。本文为了解当地医院妇科门诊病人白念珠菌感染情况,对2010年1~12月就诊于医院妇科786例门诊病人进行了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1~12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86例病人。按年龄分为9组。

    1.2 检查方法:按常规通过阴道窥器以棉签拭子自病人阴道后穹窿部取阴道分泌物置于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在保温条件下通过直接出涂片法 Nikon YS2-H,显微镜镜检,记录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率组间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786例感染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注:X2=22.52,P<0.05

    接受检查的786人当中,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者165人,感染率为20.74%。9组当中,感染率最高的是35~岁年龄组,其次是3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低是>55岁年龄组,而<2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0.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786例感染者的季节分布 见表2。

    注:X2=0.88,P>0.05

    全年当中第一季度感染率2262%,稍高于其它季节,但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病菌)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明显上升趋势。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病,40%~50%可重复感染(2~3次/年),不到5%的妇女可反复感染(每年发生≥4次)[3]。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和性状改变。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尤其在存在诱发因素诸如: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可通过直接性接触和间接性接触如公共浴池、浴缸、游泳池、器械及敷料等两种方式感染。我国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正常人群已婚育龄妇女感染率为31%[4]。本文调查的786例医院妇科门诊病人感染率为20.74%主要对于假丝酵母菌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组间感染的差异情况。调查结果说明:①虽然目前一般人群假丝酵母菌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着高发人群,对此因给予高度重视。②感染率低于同类调查结果,除区差异外,主要与近年来我国卫生条件改善、人们自身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有关。③调查结果显示〈2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0,高发人群为30~岁与35~岁年龄组,与国内同类调查分析结果一致。因此,还应大力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注意性卫生和经期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感染者及时治疗,消除诱发因素,切断其传播途径,防止感染。调查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染无季节性差异,符合其流行病学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刘华,周中华,喻华,等.260株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19KB,1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咨讯》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