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编号:12107207
甲状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关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显示其潜在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甲状腺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超声引导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采用触诊的方法进行筛查,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在5%左右,使用高分辨超声检查,其患病率可高达30%-67%。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并随访观察、乙醇注射的硬化治疗、组织间激光消融治疗、手术治疗[1]。自1997年起自1997 年Hussher 等[2]报道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以来,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减少了手术瘢痕的形成,美观得以提高,但手术创伤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微创效果,借鉴深部脏器的射频消融技术,B超引导下甲状腺介入技术也逐渐在临床开展,现将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射频消融技术的原理

    射频消融(RFA) 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990 年Rossi和Mc Gahan等[3,4]最先报道RFA 应用于动物肝脏组织的消融,随后用这一技术治疗人类的肝脏肿瘤。目前,RFA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器官的疾病,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此外还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非肿瘤疾病如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等。RFA 是一种肿瘤热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损毁肿瘤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振荡撞击摩擦发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