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摘要】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侵润到其它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针对这些症状,我院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小儿白血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从而延长小儿白血病患儿的生存期。
【关键词】 白血病;临床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6例,均为白血病患儿,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幼儿期14例,学龄前期8例,学龄期4例。
2 护理体会
2.1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因素。
2.1.1 保护性隔离 为避免交叉感染,白血病患儿应与其它病种患儿分室居住。患儿居住的环境要达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20min/次。这样能及时减少室内的尘埃数,有效地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同时可配备开放式或密闭式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为不允许进行开窗通风的患者进行紫外线消毒。
2.1.2 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白血病患儿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当温度环境适宜(22℃以上),身体状况允许时,可经常淋浴,但不要对皮肤进行搓擦,并在短时间内结束洗浴,以免大量消耗体力,引起不适,并勤换衣裤,保持汗液排泄通畅,减少毛囊炎和皮肤疖肿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2.1.3 严密观察感染表现 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进行消炎,以达到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2],对合并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2.2 发热护理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观察24h体温的变化,测量体温1次/4h,并详细记录。体温在38.5℃以下时可用饮水和减少穿衣盖被等方法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给予以下措施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头枕冰袋、遵医嘱给予退热剂,但禁用阿司匹林等降温药,禁用酒精擦澡。降温处理后观察降温效果,30min后复测体温并记录。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2.3 贫血护理 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病情允许逐渐增加活动量。
2.4 出血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加重出血或发生休克。将患儿安置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患儿发热、寒战、神志不清、虚弱时。在患儿行走时,应给予协助,防止患儿受伤。尽量避免肌内注射。如果必须注射,应选择较细的针头,注射后局部按压5~10min,必要时冷敷,并观察注射部位的渗血情况。在骨髓穿刺的部位加压包扎,在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不能过多。禁止经直肠使用栓剂和测体温,牙龈出血的患者禁止刷牙,切忌使用牙签。鼻衄的患者应观察出血部位,协助医生进行鼻腔填塞,加强护理,禁止挖鼻孔。如果出现鼻衄,轻者用0.1%付肾素棉球添塞鼻腔,堵塞时间48~72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量,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出血症状,若有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2.5 使用化疗药物期间的护理
2.5.1 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技巧 穿刺成功后,先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待药液输入通畅后再输注化疗药物,严禁用化疗药直接穿刺或拔针,如均为刺激性药,先输低浓度且中间用生理盐水间隔静滴;化疗药物滴完后仍需用普通液体冲洗静脉,以防药液滞留于血管内而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2.5.2 合理使用静脉血管 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弹性好比较粗直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几根静脉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静脉得以修复。对强刺激药物宜选用前臂静脉,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药,以免药物渗漏造成肌腱、韧带的损伤
2.6 加强营养 白血病患儿体内蛋白质消耗远远大于正常儿童,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生长发育,特别推荐禽蛋、乳类、鱼虾、豆制品、动物血等食品。由于白血病患儿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应多吃富含维生素蔬菜、水果,可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2.7 心理护理: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向家长介绍白血病的有关知识,与家长一起讨论预后,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及预后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99.
[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 http://www.100md.com(邰俊荣 王培香)
【关键词】 白血病;临床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6例,均为白血病患儿,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幼儿期14例,学龄前期8例,学龄期4例。
2 护理体会
2.1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因素。
2.1.1 保护性隔离 为避免交叉感染,白血病患儿应与其它病种患儿分室居住。患儿居住的环境要达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20min/次。这样能及时减少室内的尘埃数,有效地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同时可配备开放式或密闭式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为不允许进行开窗通风的患者进行紫外线消毒。
2.1.2 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白血病患儿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当温度环境适宜(22℃以上),身体状况允许时,可经常淋浴,但不要对皮肤进行搓擦,并在短时间内结束洗浴,以免大量消耗体力,引起不适,并勤换衣裤,保持汗液排泄通畅,减少毛囊炎和皮肤疖肿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2.1.3 严密观察感染表现 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进行消炎,以达到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2],对合并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2.2 发热护理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观察24h体温的变化,测量体温1次/4h,并详细记录。体温在38.5℃以下时可用饮水和减少穿衣盖被等方法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给予以下措施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头枕冰袋、遵医嘱给予退热剂,但禁用阿司匹林等降温药,禁用酒精擦澡。降温处理后观察降温效果,30min后复测体温并记录。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2.3 贫血护理 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病情允许逐渐增加活动量。
2.4 出血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加重出血或发生休克。将患儿安置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患儿发热、寒战、神志不清、虚弱时。在患儿行走时,应给予协助,防止患儿受伤。尽量避免肌内注射。如果必须注射,应选择较细的针头,注射后局部按压5~10min,必要时冷敷,并观察注射部位的渗血情况。在骨髓穿刺的部位加压包扎,在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不能过多。禁止经直肠使用栓剂和测体温,牙龈出血的患者禁止刷牙,切忌使用牙签。鼻衄的患者应观察出血部位,协助医生进行鼻腔填塞,加强护理,禁止挖鼻孔。如果出现鼻衄,轻者用0.1%付肾素棉球添塞鼻腔,堵塞时间48~72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量,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出血症状,若有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2.5 使用化疗药物期间的护理
2.5.1 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技巧 穿刺成功后,先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待药液输入通畅后再输注化疗药物,严禁用化疗药直接穿刺或拔针,如均为刺激性药,先输低浓度且中间用生理盐水间隔静滴;化疗药物滴完后仍需用普通液体冲洗静脉,以防药液滞留于血管内而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2.5.2 合理使用静脉血管 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弹性好比较粗直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几根静脉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静脉得以修复。对强刺激药物宜选用前臂静脉,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药,以免药物渗漏造成肌腱、韧带的损伤
2.6 加强营养 白血病患儿体内蛋白质消耗远远大于正常儿童,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生长发育,特别推荐禽蛋、乳类、鱼虾、豆制品、动物血等食品。由于白血病患儿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应多吃富含维生素蔬菜、水果,可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2.7 心理护理: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向家长介绍白血病的有关知识,与家长一起讨论预后,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及预后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99.
[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 http://www.100md.com(邰俊荣 王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