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134839
两种麻醉方式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李卫东
第1页

    参见附件(1065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B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比较平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波动较大,且MAP和HR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SPO2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吞咽反应、感觉疼痛和有应答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以减少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较好,患儿苏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氯胺酮;丙泊酚;臂丛阻滞麻醉;小儿;上肢手术

    小儿上肢手术以往多采用氯胺酮复合臂丛阻滞麻醉,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氯胺酮麻醉,氯胺酮的用量较多,患儿手术中血压、心率等指标波动较大,苏醒时间长,且有部分患儿出现麻醉躁动、谵语和恶心呕吐等,增加了麻醉的风险[1]。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对30例上肢手术患儿采用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60例,肱骨骨折内固定术23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20例,上肢外伤清创缝合术等17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2岁,平均(7.5±1.4)岁,体重12-40kg,平均(23.2±5.6)kg,ASA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术前常规禁食6-8h,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0.2mg/kg,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前肌内注射氯胺酮5mg/kg并开放静脉输液。均选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和0.8%利多卡因0.6-0.8 ml/kg。 B组给予丙泊酚2mg/kg/h和氯胺酮1mg/kg/h,A组给予氯胺酮1.5 mg/kg/h并且手术过程中依据刺激强度和患儿麻醉情况调节速度,手术结束前10min停静脉麻醉药。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透明面罩吸氧1-2L/min。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MAP、HR以及SPO2比较 表1可见,T1、T2、T3和T4时A组的MAP和HR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后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各时间点MAP、HR以及SPO2比较(x±s)

    注:与B组比较,▲P<0.05。

    2.2 氯胺酮用量 麻醉过程中A组的氯胺酮用量为(50.2±2.8)mg明显高于B组的(31.0±1.9)m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麻醉恢复情况 B组出现吞咽(11.4±3.2)、感觉疼痛(32.8±6.5)以及有应答反应的时间(21.2±8.0)明显短于A组(18.2±5.6、50.4±10.7、41.1±11.3)(P<0.05)。

    3 讨论

    氯胺酮为小儿手术常用麻醉药物,其直接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因此,麻醉过程中患儿可出现血压和心率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频率加快以及手术躁动或恶心以及呕吐等胃肠道反应[2]。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由于其具有苏醒迅速而完全,且持续输注无蓄积作用,对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儿科手术。最近的文献报道认为,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可减少各自的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3]。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患儿各时间点的血压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波动,心率较麻醉前略有下降,可以明显降低手术的出血量,进一步稳定循环功能,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