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过敏原的检测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007KB,2页)。
过敏性紫癜一直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明确过敏物质非常重要,根据结果,可以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过敏原接触,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现将我科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以来,采用德国生产的BICOM2000系统对100例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 年龄3—12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病程2天至21年(反复发作),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者27例,伴腹痛呕吐 黑便、血便者28例, 有关节肿痛15例,有血尿、蛋白尿、浮肿8例。
1.2 方法 采用德国生产的BICOM2000系统对100例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 包括食入类、吸入性、接触类、注入性等491种标准过敏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100例过敏性紫癜 过敏原感染的监测结果
X2分析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与腹型过敏性紫癜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清楚,致病因子较复杂,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明确过敏原,可以减少患儿发病频率。
BICOM2000生物共振技术的原理是法国科学家De-Bronglie提出的物质波理论。过敏是一种生物物理信息现象--过敏印迹,此印迹来源于物质与人体的多次接触,应用此技术检测特定的生物物理信息来确定变应原的种类,该技术与传统的点刺及班贴等检测方法相比无创伤性,患者更乐于接受,而且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同时也避免了某些患者在过敏发作期或发展期检测变应原加重过敏病情,造成严重后果,该技术扩大了检测范围,为临床寻找相应过敏原和有效预防提供了实验性诊断及治疗依据[2]。我们利用BICOM2000生物共振技术检测10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变应原,发现主要集中在食入类、吸入性、接触类、 注入性四类。1. 吸入性过敏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以各种树木花粉、动物皮毛、皮屑、粉尘、尘螨及细菌为主;2. 食入类过敏原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集中于鸡蛋、牛奶、鱼、虾、黄豆及食品添加剂等;3. 接触性过敏原主要有有毒植物、染料、化妆品、油漆、香蕉水及乳胶手套等;4. 注入性过敏原主要有昆虫叮咬、针剂药品等。 而且患儿多呈现3种或3种以上过敏原反应阳性,最多1例可达15种。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累及皮肤、关节、胃肠及肾脏,严重者可导致紫癜性肾炎,且可反复多次发作,严重困扰了患儿及其家庭[3]。明确过敏原,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发病频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治该病。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