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肠内\肠外营养药使用情况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223KB,2页)。
【摘要】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营养剂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一季度住院病人病历1000份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应用营养剂科室分布的情况较广,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都应用营养药,应用及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结论 营养药支持被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生无目的,无适应症的应用营养支持,使病人费用增加。
【关键词】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合理应用
由于医生对营养药的认识有较大差别,不规范和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对我院临床使用各种肠内、肠外营养药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为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原始数据来自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07年一季度住院的病人病历1000份,虽然葡萄糖和果糖也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它也为常用注射剂、稀释剂,难以界定其是否用于营养支持,故未计入。
2 本院使用营养药的情况
2.1 各科室营养药品的应用:内一科52.25%,老年科30%,外一科75.76%,腰腿痛科18.37%,内三科14.57%,外二科7.35%,中医、五官科8.70%,妇产科2.60%。见表1。
2.2 营养药应用的前十位疾病分布: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腹痛待查,老年性痴呆,癌症,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肺部感染,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分别为:39.50%、22.04%、21.74%、24.14%、54.17%、81.25%、70.59%、31.42%、55.56%、81.82%。见表2。
2.3 营养药联合应用:外一科、中医五官科、内一科、腰腿痛科、外二科、内三科、老年科及妇产科单独使用复方维生素药的比例分别为:76.00%、75%、67.90%、66.67%、40%、3.45%、1.96%、0%,单独用氨基酸分别为:10.20%、25%、12.34%、33.33%、0%、79.31%、32.35%、100%,见表3。
2.4 选择肠外营养有85.46%,选择肠内营养药有6.03%,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有8.51%,见表4。
表1 营养药应用的科室分布情况(例数)
表2 营养药应用的前十位疾病分布情况(例数)
表4 营养药的选择情况(例数)
3 讨论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意义不再限于维持生命,它已成为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在阻断疾病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发表一种新的营养评定工具——“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 2002) 被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定的首选工具。肠内营养剂的适应证有以下几种情况[2]:① 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②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③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④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⑤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⑥中风、昏迷等管喂治疗的患者;⑦长期或严重的腹泻患者;;⑧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患者;⑨ 消化管及食管的手术,术中可置胃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从第3d可以进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氮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恢复。肠外营养剂的适应证为[3]: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或不愿正常进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经口方式提供营养素不足时,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新型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不断发展更新,氨基酸制剂已由“平衡型氨基酸”发展到第四代“治疗型氨基酸”,如“绿支安”为创伤应激专用,“绿甘安”、“安平”、“肝安”为肝病专用,“绿参安”、“肾安”、“新肾必安”
为肾病专用等;脂肪乳制剂除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LCT/MCT),已发展到结构脂肪乳(STG),鱼油脂肪乳(W-3),薏米仁油脂肪乳,SMOF(大豆油30%、MCT30%、橄榄油25%、鱼油15%);给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合理用药更趋完善。
抽查我院1000份病历,282份病历使用营养药,在51种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各科室均不同程度应用,科室分布情况基本合理,但有些疾病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掌握适应症。单独使用复方维生素药的比例较高,占37.94%(总数/282),复方维生素药系肠外营养药组成部分之一,没必要使用注射的方式来补充维生素,如缺乏维生素,可进行口服补充。单独用氨基酸的比例偏高,占27.30%(总数/282),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供给足量葡萄糖、电解质和维生素,以防氨基酸进入体内后被消耗,导致糖丢失增加伴氨基酸失衡现象[4]。
我院使用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大多为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PPN)占比93.97%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仅17例,占比6.03%,无一例使用隔膜袋类全合一“三腔袋”,而“三腔袋”对于少数特殊患者,如由于脏器功能不良或其他疾病需要由医院内配制外,其余80%患者肠外营养液都可使用目前的“三腔袋”。我院肠外营养通过多瓶输注方式给药,即将瓶装全胃肠外营养(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按串联方式进行输入。多瓶轮流输注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反复换瓶、不断检查、调整滴速的麻烦,更主要的是引起感染机会、有效营养成分难以更好利用等问题。但如要配制成全营养混悬液,医院须建设昂贵的临床营养配制中心,不利于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和发展。有了“三腔袋”肠外营养支持全合一从理论变为实践[5]。
肠内营养药与肠外营养药应用比例失调,选择肠外营养药的病历有241例,选择肠内营养药的病历有17例,肠内营养药的应用比例过低,肠内营养药与肠外营养药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较少且易处理。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能够耐受肠内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
总而言之,我院营养药支持被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