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6期
编号:12134281
浅谈脾胃的用药规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6期
     【关键词】 脾胃; 中医用药规律

    脾和胃相对来说胃属阳脾属阴,而补脾胃,必用甘味,且宜用肝药、动静结合、有方有守,用量宜轻,据临床之补脾胃之经验,浅谈脾胃用药之规律,以咨交流。

    1 补脾胃,必分阴阳

    脾和胃相对的说胃属阳脾属阴,但是根据阴阳学说来看,脾和胃这两个脏腑中还有各自的阴阳。胃阴与胃阳都具有纳的作用,胃阳即胃气,胃阴即胃津。前人曾有“胃主磨食”之说,此磨动者也。食物入胃,必须经过胃中的磨动才能初步消化,胃之能磨即是胃阳的作用,在磨的过程中还必须加以水分才能使食物磨成粥状而进一步运化,这个水分即胃津,也就是胃阴。脾虽主化,但其中亦有脾阴脾阳之分,脾阳即脾气也就是脾的运化功能。脾阴即脾湿,脾属湿土,无湿则不能化,阴阳相济才可发挥脾的正常功能。临床辨证是用药的前提,因此,临床用药中我们要分清脾阴脾阳、胃阴胃阳,不可拘泥于“胃喜润而恶燥”、“脾喜润而恶湿”之说,见胃病多施养阴之品,见脾病则施助阳之物。

    胃阴不足则口干,食难下咽或饥而欲食,胸中糟杂或胃中灼而痛,或便燥结难通,此当滋养胃阴,清胃之热邪,宜以甘平、甘凉、濡润之品。胃阴虚而热者,用鲜生地,鲜石斛、沙参、元参、知母、石膏清之;热去而胃阴虚者,以茅根、麦冬、蔗汁、梨汁、藕汁清而润之。胃阳不足则口淡、不思食,或虽食而不能化,中脘板闷,或朝食暮吐等,此刚燥药所必用,轻者二术二陈,如香砂六君子丸,重者当用桂附之属。

    脾阳不足者,不仅食不入化,而且饮食不为肌肉,虽食而瘦,或下利,或完谷不化,或停痰积饮,病理性代谢产物聚集,此当温脾阳,助脾运化,如附子理中汤。脾阴不足者则肌瘦而干,甚至皮肤粗糙,大便干结难通,或消渴等,此当滋养脾阴,恢复脾湿的特性。如脾约的麻子仁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