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慢性肾衰竭106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075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住院209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饮食治疗、控制血压等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4%,对照组总有效率78.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变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提高有效治疗率,临床可供参考采用。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近年来慢性肾功衰竭(CRF)发病率逐渐上升,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系基因突变、高凝状态、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目前西医治疗手段较为先进、费用相对高昂,基层医院缺乏治疗条件。1999年9月至2011年3月,笔者对10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医综合治疗103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医学分册》(高润霖,冷希圣.临床医学分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对住院209例CRF患者严格按照K/DOQI进行CKD功能分期,抽选病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其原发病因为糖尿病肾病的16例,高血压肾病得25例,狼疮性肾炎的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36例,肾病综合征的22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儿童12例,年龄8至72岁,平均45.8岁;平均病程21±14天。对照组103例;其原发病因为糖尿病的15例,高血压肾病的26例,狼疮性肾炎的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35例,肾病综合征的21例,其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7岁至75岁,平均46.2岁,平均病程21±14天。两组在原发病因、性别、年龄、CKD分期、疗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高热卡、限制蛋白饮食(根据CKD不同分期给予不同量的蛋白饮食:1、2期0.8g(kg.d),3期0.6g(kg.d))、低磷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维持水盐电解质,排除毒素等综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集团生产)60mI(儿童酌减)+10%糖水(糖尿病用0.9%生理盐水)250mI,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参照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其疗效。
1.4.2 观察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1.5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cr下降>30%,BUN下降>30%,Hb上升>30%;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Scr下降>10%-30%,BUN下降>10%-30%,Hb上升>10%-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Scr、BUN、Hb无变化或上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2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x=5.45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红蛋白变化比较两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3 讨论
目前基层医院由于没有条件普及先进的治疗手段和设备,诊治CRF缺乏满意的应对策略。很多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成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CRF的治疗多方面的,可参与调节免疫,改善蛋白代谢,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抗凝,抗纤维化作用,还可诱导HPMC凋亡,刺激腹膜细胞PCNA表达,改善腹膜循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长期以来在传统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06例CRF患者与单纯西医治疗103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肾功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证实黄芪注射液能协同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提高有效治疗率,费用低廉,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该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基层医疗条件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