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132446
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脂肪乳外渗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来临
第1页

    参见附件(246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注脂肪外渗的效果。 方法:选择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过程中发生了外渗的患儿96例,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2组患儿分别在开始湿敷后1h、12h、24h、48h及72h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肿块的大小。 结果:2组患儿局部皮肤情况,在开始湿敷后1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2h、24h、48h及72h时肿胀皮肤吸收消散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能有效促进脂肪乳外渗所致皮损的愈合。

    【关键词】新生儿;利多卡因;酚妥拉明;湿敷;脂肪乳;渗漏

    新生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以及疾病的影响,造成喂养困难,需要静脉供给脂肪乳营养物质,维持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脂肪乳常作为能量补充剂,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但反复静脉穿刺,对患儿血管损伤大,脂肪乳又是高渗碱性液体,在外周静脉输注过程中容易发生外渗外漏,外漏后造成局部疼痛、皮肤组织充血、水肿,甚至可能发生皮肤坏死〔1〕。传统方法采用硫酸镁湿敷,吸收慢,因水份蒸发,药液保存时间短,湿纱布干燥后即变硬而脱离接触面,影响药物的吸收。也用报道使用马铃薯外敷〔2〕,但取材不易。作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外敷治疗脂肪乳渗漏后肿胀的皮肤,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新生儿科在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的过程中发生的外渗的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47例,女婴51例。纳入标准:选择皮肤肿胀范围2~4cm范围内,渗漏前该处皮肤无红肿,疼痛、无静脉炎(美国 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分级:0级),无糖尿病史,近期无发热和感染史,全身皮肤黏膜无水肿的患儿,按在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发生渗漏的先后进行编号,单号患儿为观察组(n=48),男婴22例,女婴26例;双号患者为对照组(n=48),男婴23例,女婴25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发现在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发生外渗外漏后立即停止在原处输液,接无菌空针回抽渗漏在组织间的脂肪乳药液,拔出输液针头,进行加压止血5min后,观察组采用浸有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将利多卡因100mg溶入生理盐水5ml中+酚妥拉明10mg溶入生理盐水5ml中)的4层纱布湿敷在脂肪乳外渗外漏范围的皮肤上,保持4h,每日4次。对照组采用浸有50%硫酸镁(将5g硫酸镁溶解在生理盐水10ml中)的4层纱布湿敷,浸湿纱布呈饱和状态,纱布覆盖的面积大于皮肤肿胀边缘2-3cm,保持4h,每日4次。从将浸有药液的4层纱布平整的敷在渗漏的皮肤上开始计时,连续观察72h,为减少药物蒸发,两组均在敷料上覆盖保鲜膜。各组在湿敷前用油性笔标注渗漏范围,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

    1.3观察指标记录发生渗漏进行处置后1h、12h、24h、48h和72h5个时点皮肤肿胀的消散情况。对2组患儿皮肤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皮肤充血、水肿完全消退,皮肤颜色正常;好转:皮肤充血、水肿减轻,范围缩小;有效=治愈+好转;无效:皮损部位完全未改变〔5〕。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皮肤肿胀消散观察结果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x2 P

    观察组(n=48)

    1h

    12h

    24h

    48h

    72h

    对照组(n=48)

    1h

    12h

    24h

    48h

    72h

    0(0.0)

    2(4.2)

    8(16.7)

    26(54.2)

    42(87.5)

    0(0.0)

    0(0.0)

    2(4.2)

    6(12.5)

    12(25.0)

    10(21.0)

    20(41.7)

    22(45.8)

    10(20.8)

    6(12.5)

    0(0.0)

    4(0.0)

    14(29.2)

    14(29.2)

    16(33.3)

    38(79.2)

    26(54.2)

    18(37.5)

    12(25.0)

    0(0.0)

    48(0.0)

    44(0.0)

    32(66.6)

    28(58.3)

    20(41.7)

    20.8 11.163

    45.8a 17.090

    62.5a8.181

    75.0a 10.971

    100.0a 25.263

    0.0

    5.0

    33.3

    41.6

    58.3

    0.001

    0.000

    0.004

    0.001

    0.000

    a 表示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相比P < 0.05

    另外,观察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x2 =71.769P=0.000

    3讨论

    3.1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药物渗漏现象时有发生,一直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难题。患儿禁食禁水,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并且由于患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容易导致负氮平衡,所以此类患儿常常需要肠外静脉营养支持,反复静脉穿刺和药物使用,容易导致患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壁狭窄;同时新生儿血管细,皮下组织少,脂肪乳剂输注时间长,输注过程患儿哭闹,穿刺处不易固定,很容易引起脂肪乳外渗外漏,而渗漏后的局部疼痛又加剧了患儿哭闹。

    3.2静脉脂肪乳剂为临床中常用的全胃肠外静脉营养药,由大豆油或精馏豆油加入一定量孵磷脂乳化而成的无菌、无热原的含25g•L-1甘油的制剂〔3〕,其渗透压为350mmol•L-1,PH值为8,是一种高渗碱性液体,常作为新生儿科患儿的能量补充剂,为机体补充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在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渗漏到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出血。在应激状态下出现高凝现象,血中脂肪乳糜和凝聚成10um上的脂肪球(脂血症的微粒均1um),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后者具有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等化学毒性作用,而且创伤组织还可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出现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溃烂等严重的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及纤维性变,影响肢体功能。

    3.3硫酸镁湿敷常用于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但本组资料显示,50%硫酸镁湿敷用于新生儿脂肪乳渗漏引起的皮下组织肿胀消退时间明显比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