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联合金双岐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271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保护肝细胞治疗,如常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片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和4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片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疗效显著,相对安全。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金双岐片;黄疸;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的常见病,重症新生儿黄疸导致的核黄疸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采用茵栀黄和金双岐联合治疗新生儿晚期黄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88例,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28天~40天。均符合《儿科学》第5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主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22例,感染因素38例,围产因素15例,血管外溶血8例,原因不明5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258.2±45.7μmol/L。排除其他新生儿感染、胆道闭锁等因素。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两组病例在日龄、性别、病因及黄疸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保护肝细胞治疗,如常喂养。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 ml/次,辅以金双岐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5g/次,每日2次。用药5天后用新生儿经皮测黄疸仪(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制造)复查胆红素值,观察两组黄疸平均下降幅度,直至胆红素≤85 umol/L(肉眼黄疸消失)。
2.2 疗效判断:①显效: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下降≥5 mg/dl(85.5umol/L)。②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大部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下降 ≤ 5 mg/dl( 85.5umol/L),≥ 2mg/dl(34.2umol/L)。③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经皮测胆红素下降 ≤2mg/dl(34.2umol/L )。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
%)显效(例%)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
效率
治疗组
对照组44
4417(38.6)
8(18.2)20(45.5)
11(25.0)7(15.9)
25(56.8)84.1
43.2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和43.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3.2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期间有4例先后出现轻度腹泻,每日4~6次的少量稀便或稀水便,加用蒙脱石散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后好转,不影响治疗。未发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差,血浆白蛋白含量低,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环境的改变,易出现合并症和各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酸中毒及围产期脑损伤等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未结合胆红素易进入脑内损伤神经细胞,尤其使基底核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引起胆红素脑病。本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及血管外溶血为主,部分患儿原因未明。感染、窒息、酸中毒可致新生儿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肠道得吸收增加,造成高胆红素血症;而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醛酸苷酶(β-GD)有关,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链产生未结合胆红素,从小肠吸收增加肠肝循环。足月新生儿在生后3~5天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即成熟,故对于新生病理性黄疸,单纯采取降低未结合胆红素方法,应用白蛋白、肝酶诱导剂,往往不能取得满意效果。
茵栀黄口服液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金银花提取物,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黄芩提取物中主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素,能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中含有栀子素、红花素、黄酮类等,能减少血胆红素,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茵陈中含有茵陈酮、叶酸、β-蒎稀等,除能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利胆外,还能拮抗溶血,改善丙氨酸转移酶及退黄等,三者协同作用,能达到明显的退黄作用。金双岐是富含双歧菌的微生态活菌制剂,每1g金双岐含双歧活菌0.5×107个,含乳杆菌、嗜热球菌各0.5×106个,进入肠道后能促进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生长,维持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免疫,其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可能为:①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发挥其生理功能;②降低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③降低肠道pH 值,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④促进肝酶的活性。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