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编号:12132307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消化道肿瘤舌象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象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瘿线的出现、舌下络脉异常、舌质紫暗、舌有瘀瘢瘀点等方面。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临床 辨证施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 舌象;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发展较快,易转移。舌通过经络与脏腑紧密联系在一起,脏腑的经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必然也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于舌,因此舌象是反应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1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瘿线的研究

    童国瑔等[1]在1962年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瘿线。即舌的左右两侧边缘呈现紫或青色,成条纹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因其作用为提示肝癌的信号,所以暂称为“肝瘿线”,按瘿属瘤类“肝瘿”亦即隐寓肝脏肿瘤的意思,76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有肝瘿线象征的共59例,占总数77.68%。为了证实肝瘿线与原发性肝癌的密切关联,童氏又对208例其它肝脏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仅有11例患者有肝瘿线,因此认为肝瘿线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特征。并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肝瘿线,是对祖国医学“舌候五脏”、“舌边属肝胆”等理论的一种诠释,肝瘿线可作为筛查肝癌的简易体征之一。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状态,原发性肝癌患者也不例外,王榕平[2]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研究原发性肝癌舌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是形成肝瘿线的病理基础,肝瘿线可能是原发性肝癌长期瘀血后的继发性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