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132294
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罗小萌
第1页

    参见附件(2757KB,2页)。

     【摘要】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实习护生506人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8.7%,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62.3%。77.9%的护生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实习护生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护认知水平和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策略,通过必要的方式方法实施正性强化,养成安全操作的职业行为,为护生适应未来岗位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针刺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必需阶段[1]。护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把健康带给人们的同时,每天也暴露于各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严重地威胁着自身的健康。护生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中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更大[2],为了解我校专科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我们于2009年5月对刚刚结束实习返校的07级专科层次的护生进行了回顾性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校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针对性的制定职业防护策略、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和实施防护预案,培养和提升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科学规避针刺伤的能力,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维护护生的身心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5月刚刚结束实习返校的07级专科层次的护生506名。其中男性40人,占7.9%,女性464人,占91.7%。平均年龄21岁。

    1.2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06份,收回有效问卷506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录入数据,并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率高被调查的506名实习护生中,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398名,占78.7%,共发生针刺伤600次,人均1.19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248人(62.3%);从表1中可以看出26.7%的针刺伤是由于工作忙乱、粗心引起的。

    表1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原因人次百分比(%)

    工作忙乱、粗心16026.7

    时间紧迫12621.0

    技术不熟练10217.0

    病人躁动引起7212.0

    操作不规范549.0

    被其他操作者刺伤488.0

    心里紧张386.3

    2.2针刺伤后处置方式简单本调查结果显示,被针刺伤的398名实习护生中有344人受伤后会首先进行挤血处理,有160人受伤后会对伤口进行全程处理,这说明大部分实习护生具有一定的应对意识;而知道在初步处理后采取针对性免疫注射者仅有70人,占17.59%;向上级汇报者仅有16人,占4.02%

    2.3针刺伤防护知识缺乏60.9%的护生在对病人进行操作时并不知道病人有否经血传播疾病;50.2%的护生不了解针刺伤可能感染的疾病; 64.4%的护生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37.4%的护生不知道锐器安全操作原则。

    2.4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本次调查中,有334名护生认为造成针刺伤的因素不可以控制,占66%;有300名护生认为配药时被针头刺伤没有危险,占59.3%;有296名护生认为戴手套对被污染针头刺伤后的感染概率影响小,占58.5%,有210名护生认为戴手套对被污染针头刺伤后的感染概率没影响,占41.5%;有412名护生认为丢弃注射器前可以直接用手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占81.4%。

    2.5基本技能不熟练、不规范部分护生经常用双手回套针帽,不回套针帽者仅占29.6%;仍有23.3%的护生徒手分离针头;自毁式注射器的使用率只有4.3%;实习医院收集污染锐器物品的容器还有34.8%不符合要求。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长期以来,护理教育在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方面是一个薄弱点,使得护生因防护知识的缺乏而导致防护意识的淡漠,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因此,学校应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采取选修课形式对在校护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并模拟职业暴露情景,结合临床实际,规范防护流程,使护生们改变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如禁止针等锐器回套护针帽,必须回套时应采用单手操作套上护针帽,禁止双手回套等。同时,强化护生防护技能,实习前进行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讲座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职业感染的途径;普及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针刺伤后的处理等,培养护生自我防护意识[3]。到了临床后还需要临床教师手把手的教给一些具体的防护方法,让护生多练习,熟能生巧,减少针刺发生率。另外实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部和院感科应加大督查力度。

    3.2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针刺伤发生多由于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自我防护意识淡漠,还与操作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按规定,用后的针头禁止重套针帽,用后的注射器不能徒手取下针头,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套回针帽、取下针头等操作均可增加护士和护生的被血液污染针头刺伤的机会,而这些不规范行为在我国实习护生中比较多见[4]。学校教师应审视护理操作,评估易发生针刺伤的护理用具、操作项目和操作环节。应在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训练上加大力度,严格操作流程。对学生掌握锐器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加强督检和考核,使之改掉在操作结束后回套针帽、分离针头等习惯,以减少或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特别是实习前给予集中操作练习,加强护生各种注射、输液的操作能力,提高操作技术和熟练程度,对减少针刺伤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3.3实习前预防接种

    主动免疫是预防锐器损伤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护生均应进行体检、注射疫苗等,做到早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其有效率为96~99%,注射疫苗后其保护性抗体可维持3年~5年[3]。

    3.4改革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产品

    很多医院由于对职业损伤认识不到位或受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医疗器械、护理工作用具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且不完备[5]。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使用更加安全的医疗设备可减少62~88% 的锐器伤,所以医院管理者在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医疗条件。及时、充足地提供防护用品,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如可伸缩针头的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用于单手将针头套上针帽的装置等。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并提供随手可得的医用橡胶手套。使用针头收集箱可避免护士用手分离针头和避免从消毒液中捞取针头等动作,避免针刺伤发生。针头和刀片在使用后立即被投入专门为针头和锐器而设计的收集箱。此方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它的使用使针剌发生率降低50%[6]。戴手套可以减少针刺伤的伤害,这已是公认的防护措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