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132485
中医综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65例的临床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莫少卫
第1页

    参见附件(2499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便秘小儿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西沙比利治疗,疗程10天,配合心理饮食行为治疗,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P<0.01)。结论:运用中医综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好。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医综合治疗;心理饮食行为治疗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的丰富,小儿作为家中的独苗,他们特定的生活习惯,多形成挑食、偏食、零嘴、任性等不良习惯,导致小儿便秘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并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我科在近年采取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便秘45例,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全部病例来自我科门诊及住院部,便秘持续1月以上,大便干结难排,或伴有腹胀腹痛,纳减,或伴肛裂、痔疮、脱肛。均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病变及肠道易激综合症引起的便秘。病例共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1-15岁,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

    1.2入选标准

    诊断参照(1)新生儿-幼儿(0-4岁)罗马Ⅲ标准:出现以下至少2条症状,达1月。1、未使用泻药剂情况下排便次数2次或<2次/周,2有大量粪便潴留病史,3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有≥1次失禁发作,4有大量粪块在直肠内存留;5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6有大块粪便曾堵塞次所管道病史。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2)儿童-青少年(年龄≥4岁)罗马Ⅲ标准:1、未使用泻药剂情况下排便次数2次或<2次/周,2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3每周有≥1次失禁发作,4有大粪块在直肠内存留;5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6有大块粪便曾堵塞次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1]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服用健脾润肠中药一剂,配合腹部按摩、推背。饮食上多吃燕麦片、番薯粥。

    中药辩证用(幼儿酌减):太子参15g、白术10g、云苓10g、莱菔子10g、杏仁10g、瓜蒌皮10g、火麻仁15g枳实5g。

    如果急躁易怒兼热甚酌加山栀、生地,兼梦多加钩藤、酸枣仁;有便血加地榆、槐花;有虫症加乌梅、苦楝皮;腹胀腹痛加大腹皮、川朴;阴虚加玄参、麦冬;胃纳不香加麦芽、山楂。

    腹部按摩:绕脐周轻按左旋49下右49旋下。推揉天枢、足三里穴、大肠髎各30次,推背30次。

    2.2对照组:西沙比利每日0.2mg/kg,分2次口服。

    1疗程10天。治疗期间忌口生冷刺激的食物,停用泻下药物,无论有无大便,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配合心理饮食行为治疗。多饮开水,少喝碳酸饮料,增加运动量,吃饭定时定量,少吃过咸、过甜及有添加剂的食物,控制零食量等,治疗1-2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软、解时畅通,短期不复发(我们拟定8周不复发);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

    3.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t检验。

    4结果

    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P<0.01)。治疗组10d总有效率达78.8%(26/33),20d总有效率达90.9%(30/33)。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χ2值=16.3324,P值<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一例治疗后没有复诊,归于无效。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3264390.9

    对照组321361259.4

    2.2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5.06,P <0.01)。治疗组药物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对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P<0.01),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比较(χ±s)

    组别n治疗前(d)治疗后(d)

    治疗组333.56±0.561.52±0.54

    对照组223.62±0.522.04±0.43

    5讨论

    小儿功能性便秘(FC)多发生在2岁以后,但25%在1岁以内发病,大多与体质、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其中,盆底肌协调障碍,喂养不当如偏食、零食过多、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不良的精神因素如骄纵易于郁怒和不良的排便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运动过少,过多沉迷电脑、电视等都是主要因素。小儿为稚弱之体,。脾胃功能一般较弱,“脾常不足”,脾胃本身虚弱,加上喂养不当,调理失节,加上是家中的独苗,骄纵任性,偏食及挑食、好吃零食,偏嗜五味,嗜食肉食,更令胃脘易于积滞,久而化火。“肝常有余”,脾胃升降之能失施,加上肝气横逆,脾气暴躁,加重了诸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论》曰:“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吴医汇讲》曰:“治脾胃治法,莫精于升降”,近代名医张士卿有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3]。治疗以健运脾土,调其升降为主要法则。方中太子参、白术、云苓仿用四君子汤健运脾土,莱菔子、瓜蒌皮、枳实消食行气,复升降之用,杏仁、火麻仁有润肠滋肺之力,也可配合诸药使升降有功,没有化燥之弊。如果本有肝郁化火或食积化火,可配合清热疏肝消滞的药物,故加用山栀、生地或加麦芽、山楂。小儿失眠多以肝风为主,钩藤、酸枣仁有助于疏风养肝安眠;乌梅、苦楝皮可助于驱虫;大腹皮、川朴有助于除胀行气;玄参、麦冬有利于养阴;麦芽、山楂有助于消化去滞。

    有些小儿颇难喂食汤药,按摩推背及相关穴位点按揉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背部乃督脉及足膀胱经巡行的位置,适度按摩推拿有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腹部按摩、胃经合穴的按揉有助于改善胃肠气血的运行,回复脾胃升降的功能,对于治疗便秘有辅助作用。

    中医还非常注重心理饮食行为的治疗,“肝常有余”,表现为小儿情绪不稳定,肝气易于郁结。有肛裂、痔疮、脱肛等疾病要及时治疗,防止由于疾病致排便疼痛而令患儿不愿如厕引发便秘、郁怒等疾病加重。有意识的抑制排便能明显减慢升结肠和直肠道传输,并导致直肠感觉功能减退,因缺乏便意而不能发动排便发射。多数儿童因一次疼痛和受责备的排便经历后而出现隐瞒便意或主动排便的行为。[4]而焦虑性情绪可以降低直肠黏膜血流量通过自主传出神经通路影响胃肠功能[5],所以,除了纠正小儿不良饮食和生话习惯之外,家长在教导小儿时最好以诱导为主,少责骂批评,尤其在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在较好的情绪和氛围下进食,可增加他们的食欲。平素要注意疏导小孩的情绪,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