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药效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颗粒,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58例,显效21例(36.21%),有效24例(41.38%),无效13例(22.41%);治疗组58例,显效36例(62.07%),有效18例(31.03%),无效4例(6.9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为1.4土0.5次,发病时间为6.1土2.8;对照组的发病次数为1.6土0.4次,发病时间为4.5土2.2d;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 <0.05,**P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颗粒颗粒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 黄芪颗粒颗粒;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小儿免于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不足导致病毒侵入从而发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2年来,笔者采用黄芪颗粒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收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31例;8个月~1岁9例,1岁~2岁15例,2岁~5岁23例,>5岁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8个月~1岁11例,1岁~2岁12例,2岁~5岁19例,>5岁1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 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修订反复呼吸道感染判定条件制定标准[2]。0-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7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5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
1.3 排除标准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方式,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颗粒(规格为5g/袋)。使用方法:0-2岁:半袋/次,2次/天;3-5岁:1袋/次,2次/天;>5岁:1袋/次,3次/天;3个月为一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2/3以上,免疫指标恢复正常,发病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1/2以上,免疫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发病时间缩短;无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低于1/2,免疫指标同未治疗前,发病时间无明显缩短;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病情况比较 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病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黄芪颗粒颗粒方中含黄芪、白术、防风等药味,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3]。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结果表明,经治疗后,对照组58例,显效21例(36.21%),有效24例(41.38%),无效13例(22.41%);治疗组58例,显效36例(62.07%),有效18例(31.03%),无效4例(6.9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