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8期
编号:12206137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5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炎患者5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经治疗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1例(22%),基本缓解24例(48%),好转12例(24%),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辨证;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一种原发或继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引起慢性肾炎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以青中年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冗长、病情反复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 慢性肾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方法和药物,本院共采用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资料为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57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治疗及疗效标准评定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血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和(或)肾穿刺组织学活检确诊,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血肌肝<177umoI/L)

    1.3 辩证分型和及治疗用药

    50例慢性肾炎患者中,除5例辅以西药治疗外,余均以中医辩证分型施治。辩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治疗前对患者做全身评估,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中药治疗方案。中药基本方剂:制附片10g、白茅根30g、肉桂5g(后下)、巴戟天10g、泽泻10g、淫羊藿10g、熟地黄20g、车前子10g、川芎10g、山药15g、茯苓15g、枣皮10g、生地20g、牡丹皮10g、大蓟10g、丹参30g、黄芪40g。随症加减:阳虚甚者加附子10g、党参15g、枣皮10g;偏阴虚者,黄芪减量,加黄柏10g、女贞子15、知母10g、早莲草15g;湿毒壅盛者加土茯苓20g、黄芪10g;气虚甚者加太子参10g、白术10g;以蛋白尿为主,加白花蛇舌草15g、白术10g、益母草15g、党参10g、紫苏叶10g、黄精15、蝉蜕10g、菟丝子15g、石韦15g;以血尿为主,加鲜白茅根50g、仙鹤草10g、玄参15g、小蓟10g;合并高血压者加川牛膝20g、钩藤10g、野菊花10g、地龙20g;淤血明显者加水蛭10g、桃仁10g;肾功能不全者加龟甲10g、杜仲15g、土茯苓20g;急性发作加连翘15g、蒲公英20g、鱼腥草20g。15岁以下剂量减半,上述方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2]。以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没2周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6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 http://www.100md.com
    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完全缓解: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肾功能正常,24h尿蛋白定量<0.20g或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念沉渣计数正常;(2)基本缓解;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肾功能正常,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3)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肾脏功能正常或有改善,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以上,尿蛋白持续1个“+”,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4)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经治疗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1例(22%),基本缓解24例(48%),好转12例(24%),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

    3.2 不良反应 恶心3例、头晕2例、腹泻2例、皮疹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慢性疾病,临床虽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从历代中医文献的记载中我们亦可发现对本病的认识,如《血证论》有“瘀血流注亦发水肿者,乃血变成水之证”之血瘀水阻之证,可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素问·水热穴论》关于风水的描述,《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诸病源候论》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均揭示了风邪致病的表现。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病学理论,慢性肾炎的发生主要是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而机体脏腑功能的虚损与免疫功能的异常是有内在关联的,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脾肾两脏虚损是发病基础。分析慢性肾炎的宏观表现水肿,可谓“其本在肾,其制在脾”;蛋白尿乃机体水谷精微物质,来源于脾胃后天,发生在于肾失封藏。外感六淫风、湿、热及瘀血等则是免疫紊乱的始动和加重因素.正基于此,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炎首辨虚实,本虚标实兼见,故必本证标证结合。本证立足脏腑虚损,标证则为邪实之兼夹证,有风寒、风热、水湿、湿热、湿浊之不同。

    参考文献

    [1]杨保芳。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0):60-61, 百拇医药(张兵 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