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方法对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并进行对比。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名,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月-3月,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实验组术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可对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产生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的手术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关键词】 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骨折发生移位较难整复和固定。目前国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锻炼,但由于大多为保守治疗导致不良反应较多或愈合时间较长[1]。随着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的发展 [2],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于20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 其中男27名,女12名,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 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8岁,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以畸形、活动受限及尺桡骨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且均经正位、穿胸位 X片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检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C型臂 x线机透视下或直视下进 钉,待弹性钉钉尖到达骨折端时,通过闭合复位, 旋转调整弹性钉钉尖方向, 穿过骨折线进入近端髓腔,直至遇到较大阻力时停止进钉。在 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初次进针点上方内侧处以同样的方法置人第 2枚弹性钉并调整位置,骨折端位置满意后继续进入弹性钉直至其近端贴近皮质骨,折弯尾部剪断,将钉尾留于皮下。术后并鼓励患者慢慢加强患肢功能练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功能锻转。对照组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后,可实施早期康复常规锻炼。术后随访1月-3月,统计采用本院指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无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基本无改变,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受限或恶化;②有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好转,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或轻微受限;③显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消失,患者关节伸展活动恢复到正常,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亦恢复至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定为P≤0.05,比较均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的显效率共38例和总有效率95%(包括显效和有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复杂性,骨折移位情况有可能不能被单方向尺桡骨干x线片准确地呈现。故建议行多角度投照及MRI检查,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合并损伤和骨折移位程度。据文献报道[4],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在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中已开始广泛应用,其具有切口小、疤痕小、损伤小、不破坏血供,骨折愈合后只需要切开小口拔出髓内钉等优点。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大,骨膜剥离破坏骨折端血供,影响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慢,骨折愈合后需第二次手术切开取出钢板螺钉等缺点。因此,尺桡骨干双骨折早期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显效率共22例和总有效率92.8%(包括显效和有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均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随着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的不断发展,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也日趋成熟,具有有效、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应注意正确的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君; 侯新芳. 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73例, 山东中医杂志[J], 2010; (7) : 462-46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