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境干预、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和HAM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心理;治疗效果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发病突然且病情发展迅速,常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停药容易复发。有大量文献报道认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康复[1]。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对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5±6.6)岁,病程(7.0±1.1)d,单侧耳聋33例,双侧耳聋7例;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9±6.2)岁,病程(7.4±1.0)d,单侧耳聋30例,双侧耳聋10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境干预、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 环境干预 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入院时要为患者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病区环境,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以及查访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认同患者的不适感觉。
1.2.2 健康指导 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使用解释、讨论、示教、图片、书面材料、录像等向患者讲解耳的解剖特点、功能、疾病的转归及愈后,使患者了解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
1.2.3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应分为两部分。其一,与家属的交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患者角色改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让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其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心理进行充分的评估,帮助患者分析不良因素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同时,告知患者注意戒怒,特别是脾气暴躁者应加强自我修养,控制自己情绪,尽量大喜或大怒,保持良好心情
1.2.4 饮食护理 日常应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为主。多进食蔬菜、水果。戒烟、酒,避免进食燥热以及刺激性食物。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0%;干预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95.0%。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HAMA和HAMD评分 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MA和HA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郁和焦虑心理,是影响血液循环的重要原因[2]。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态度乐观,使体内缩血管因子血管因子减少,舒血管因子血管因子增加,血管扩张,增加受损毛细血管的血供,改善其细胞代谢状态,从而促进患者听力恢复[3]。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HAMA和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干预能够显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