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间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做统计分析。结果:200例老年骨折患者,经积极全面的预防护理,有80.5%的患者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高龄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细致预防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取得满意的疗效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老年;骨折;并发症;预防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下降,极易出现并发症。选择我院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老年骨折住院患者98例,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98例,男72例,女性26例;年龄60—85岁,平均70岁。脊柱骨折5 例,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75例,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为多。住院时间18~64 d,平均37 d。98例患者中有31例伤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7例,呼吸道疾病6例,糖尿病4例,消化道疾病3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脑血管后遗症3例,老年痴呆2例。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3例,骨折部位感染5例,褥疮1例,电解质紊乱5例,便秘6例,血栓及栓塞性疾病1例,无并发症71例。
1.2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间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做统计分析。
2 结果
统计2008年01月至2011年01月间的98例入住我院的老年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一: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我院精心的预防护理,老年骨折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并发症者占到72.4%,远远于国家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三级医院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相关数据》显示无并发症者的全国平均水品仅为60.7%)[1]。所以恰当临床预防护理对于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3 并发症预防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减少甚至消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3.1 心理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失望,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恐惧、失眠等[2]。上述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治疗,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要给患者以心理、精神上的护理,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入院时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自己、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后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亲切交谈;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加强基础护理,治疗护理中多做解释工作,操作慢而轻柔,使之易于接受。
3.2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患者呼吸深度不够,咳嗽无力,排痰不畅,而引起肺部感染。对肺部感染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痰量、颜色等。吸烟者劝其戒烟,上肢能活动者做扩胸动作,增加肺活量,对老年患者予以雾化吸入。协助翻身、叩背,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勤通风换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饮食宜清淡。指导并鼓励患者经常坐起,做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手掌虚空从下往上轻叩后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并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3 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而致肾功能减退,膀胱黏膜的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使膀胱残余尿增多,加之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缓解患者接尿不当导致尿床的紧张心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每日尿量应保持在1500ml以上,每天清洗会阴部2次。对于尿潴留及尿失禁的老年患者,保留导尿管定期开放,定时膀胱冲洗,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尿路逆行感染,指导锻炼膀胱功能,及早拔除导尿管。截瘫患者出现尿潴留时,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并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1~2次[3]。前列腺肥大者应用药物治疗。
3.4 骨折部位感染 固定牵引弓、支架、石膏等,使牵引弓等器械不能左右移动造成感染。保持牵引、支架眼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定期为骨折部位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静脉给予支持治疗。
3.5 血栓及栓塞性疾病 患者如因股骨骨折,患肢制动时间较长,制动后下肢血流缓慢,以及创伤时血管不同程度受损,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合并症多,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提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一旦血栓脱落,形成游离栓子,随血液循环流动,可导致肺部栓塞。肺栓塞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肺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在术后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有无水肿、疼痛、末梢动脉搏动等状况,发现异常即刻向医生报告,及时予以扩张血管、抗凝、溶栓治疗,制动并抬高患者20—30cm,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忌做按摩、理疗、热敷等,密切观察患肢体水肿的消退情况、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皮肤温度等体征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形成。下肢静脉栓塞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及家属给予清淡、易消化、低脂低钠高维生素高钙饮食。指导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水2000—3000ml,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肢体制动后血流缓慢产生栓子,导致栓塞的发生。对患者讲清栓塞的症状与体征,以便及时发现栓塞的发生。 如果患肢出现肿胀、疼痛,立即做下肢多普勒检查,如确诊患肢制动,禁忌热敷、按摩及活动,并予溶栓药物治疗。
3.6 褥疮 患者由于长期仰卧,尾部、足跟部位受压过久、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薄而干燥,耐磨性差,加上老年人多伴随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低钠、低钾、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且时有大小便失禁等,极易发生褥疮。褥疮一旦发生不易愈合,在护理过程中,保持床铺干燥、无渣屑,定期进行换洗。保证患者能获取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提高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也很重要。床单下垫水垫,缓解受压皮肤的压力。手术后第二日即鼓励患者坐起,按摩后背。指导患者双手及健肢撑床,鼓励抬臀,并用红花酒精每2h按摩骶尾部。对于足跟部,每2h脱下木板鞋,轻轻按摩足跟部并于睡前用温热毛巾湿敷,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血液循环。严格皮肤交接班制度,经常观察受压皮肤的色泽。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床铺污染后及时更换。并擦洗会阴部;不能自行翻身的截瘫患者,每2 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处,促进血液循环,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垫软垫、气圈等;牵引患者骨突出处垫棉圈,受压处轮换衬垫,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3.7 电解质紊乱 老年骨折因疼痛刺激而食欲减退、进食量少,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产生低钾低钠,造成生命危险。为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要鼓励患者合理进食,定时监测电解质,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液体钠、钾、钙量的摄入量。临床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嗜睡、表情淡漠及患者主诉腹胀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遵嘱取血送检化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