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205900
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乐丽珍 林丽燕 欧素琼 曾科学
第1页

    参见附件。

     2.4.2 密切监测指尖血糖。安装胰岛素泵后前3天监测指尖血糖一般为8次/天(三外前后和10PM、3AM),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4~6次/天或更少,并详细记录,为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的直观数据。

    2.4.3 根据胰岛素的种类按时执行餐前大剂量注射。短效胰岛素于餐前20~30min内注射,超短效胰岛素于进餐时或进餐前15min内注射。

    2.4.4 当患者出现可疑的低血糖或高血糖时,首先应分析、排除是否由于胰岛素泵的因素或患者的饮食、活动不当引起,勿急于减少或增加胰岛素用量。

    2.4.5 定期更换输注装置和输注部位:输注部位更换一般为每3~5d/次,冬天可适当延长至5~7d/次,若异常情况随时更换;及时更换泵内胰岛素,避免药液不够导致胰岛素输注不足;原穿刺点拔出针管后用手轻轻将其里面的组织液挤出,局部以0.2%碘伏消毒后按压片刻,并用无菌输液贴或纱布覆盖穿刺点。

    2.5 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5.1 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执三查七对,同时应严格查设置后胰岛素泵的各种参数、胰岛素剂量调整、输注餐前追加量时,需双人核对后执行,以确保护理安全;患者短时间分离胰岛素泵,需重新安装时必须核对基础率和餐前追加量,避免误用他人的胰岛素泵。

    2.5.2 严格执行餐前追加注射制度。要求在每次执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前必须了解患者的饭菜是否已送到,并询问胃纳情况,如患者胃纳不佳,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医嘱适当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注射后向患者交代进餐时间和在半小时内检查患者进餐情况,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

    2.5.3 严格执行患者外出请假制度。安装胰岛素泵后一般不得请假外出,防止患者在院外出现低血糖反应,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外出者,需把胰岛素泵暂时分离,待回院后再重新连接,视血糖情况追加胰岛素剂量。

    2.5.4 严格执行交接班核查制度。护士每天每班交接时核查内容:每位患者胰岛素泵的运作、时间是否正确;基础率和三餐前追加量、剩余药量和电量情况;输注部位有无红肿、出血、针头套管脱出和胶布有无松脱等现象,必要时应立即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清点胰岛素泵的数量也作为交接班的内容之一,避免胰岛素泵遗失。

    2.5.5 专人管理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资料。设两个护理小组长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本组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资料,我科平均每天有3~5 (最多一天有11) 位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护士实行科学连续性排班,为了使每班护士都能迅速掌握病区所有应用胰岛素泵患者的情况,特将每位患者的用泵资料,如开始使用胰岛素泵的日期、基础量、餐前胰岛素量、胰岛素泵的品牌及机型号、换管时间、使用胰岛素名称、剩余药量等分别记录在护士站的《胰岛素泵耗材登记本》和《胰岛素泵使用情况登记本》上,方便随时根据医嘱及时更改和核对患者资料。

    3 评价分析

    我科自实行以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后,收到良好效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3.1 患者疗效 患者强化治疗后血糖代谢控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见表1)。说明现行的胰岛素泵护理管理程序可确保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

    3.2 护理质量 患者的输注部位均未出现明显皮肤感染;未出现过由于护士操作不熟练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未出现由于胰岛素泵护理失误而引起的差错事故;所有患者均能遵医嘱完成疗程治疗,未出现明显的抵抗情绪,并自觉配合治疗,表现出较好依从性。

    3.3 护士培训效果 由于设置了考核制度,值班护士均能按照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原则处理治疗中的各种事件;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训资料较齐全且上泵治疗患者较多,护士实践机会多,护士普遍反映胰岛素泵的规范化护理较容易掌握。

    3.4 器材维护 由于上泵前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得当,未出现患者人为损坏胰岛素泵的事件;治疗应用中及备用状态的的胰岛素泵均班班交接清点,相关器材专人管理,胰岛素泵及其配件均能得到及时维护及补充,自本科室引进胰岛素泵以来未出现器材丢失或莫名损坏的情况。

    4 讨论

    4.1 胰岛素泵是目前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3]。它能在24h内连续不断地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泵的安装、程序的设定、餐前量的输注、安装后的观察与护理等仍需靠人工进行操作,如操作不熟练或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够完善,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将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甚至由于错误输注而引起严重后果。对胰岛素泵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防止了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

    4.2 多种不同类型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时,护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经常检查护理安全制度和护理流程指引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改进安全护理管理措施[4],只有确保将严密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才能形成防止护理缺陷及差错发生。

    4.3 及时健全各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专科仪器操作流程,加强护士专科操作和理论培训,以使护理人员较快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不仅利于护理人员本身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使科室护理队伍人员调配更加灵活。

    4.4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精仪器的不断引进,如何保证各项新业务和新技术的顺利开展,将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孙美红,栗诗漩,张俊蕾.胰岛素注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11A):73-7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