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205995
超声在胎儿畸形中的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李俊鹏 吕精巧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100例进行产前常规检查。结果:在100例胎儿畸形中产前诊断与产后完全符合是89例。结论 超声可以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器官的发育情况,还可以对胎儿畸形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胎儿畸形;超声诊断;产前诊断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人们各种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胎儿畸形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为了减少围生期病死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通过产前筛查出胎儿先天畸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人们文化层次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胎儿畸形产前早期诊断和准确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胎儿畸形的种类繁多,而且同一种畸形在不同孕周,其表现也有可能不同,易受仪器性能、胎儿体位、检查时机等客观因素以及操作者经验水平的影响,诊断较为困难。以往胎儿畸形的诊断多依靠X线平片、羊水穿刺检测甲胎蛋白、染色体及B超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B超是公认的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医务人员经验的积累,产前超声诊断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已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对100例孕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年龄20-38岁,平均29岁;孕周18-42周平均29周;全部胎儿经引产或者产后证实,发现胎儿11例,占89%。

    1.2 方法 采用ALOKA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探头频率3~5MHZ,,仪器调整至胎儿条件最佳状态。嘱孕妇采取平卧位,必要的时候取侧卧位,均经腹探查,探头经腹部横切、纵切及斜方向扫查,并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羊水指数、胎盘等级、脐血流各参数及胎儿附属物。多切面扫查或动态观察胎儿发育异常部位,诊断胎儿畸形的器官或系统。并注意全面观察胎儿是否有多发畸行的存在。对可疑部位反复仔细探查及测量。

    2 结果

    在100例孕妇中 胎儿唇裂2例,肢体短小1例,脑积水2例,泌尿系统畸形2例。肾盂积水1例,肛门闭锁1例,心脏畸形1例,唇腭裂1例 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9%。如表1

    3 讨论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近30年婴儿死亡中出生缺陷所占比例相对增多[1],目前我国每年出生的缺陷儿约30万,除1岁内死亡患儿,每年仍有20余万名缺陷儿,这即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家庭的精神负担,因此,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是非常必要的。

    胎儿畸形的诱发因素有两大类:遗传和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中环境因素最为明显,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化学药品及环境污染,放射线及高温高热等,对胎儿的到致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各种化学物品不断投入到人家的生活环境中,其中一部分物质可以诱发基本突变,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增高[2]。先天性胎儿畸形种类繁多,可发生于胎儿的各器官、各部位。超声可实时显示胎儿脏器的形态、内部结构,并可重复检查,超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安全、可靠、无损伤、经济、重复性强的监测技术 ,目前已经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首先方法。判断胎儿畸形的最佳孕周为14~28周,此期应进行一次祥细的检查,绝大多数胎儿畸形都能早期发现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对28周前后孕妇必需在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超筛查评估,对早期检出胎儿畸形致关重要,各类胎儿畸形理论上应在孕20周前做出诊断,最晚也不能超过28周。[1]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的检测对优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发现胎儿畸形,及早终止妊娠。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新近超声新技术使产前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其有两种成像模式,即表面模式和穿透模式。在表面模式,胎儿成像如同真实照片,胎儿体表的病灶,如面部畸形、脊柱裂、无脑儿和脐膨出可清楚显示。在穿透模式,胎儿皮肤表现为半透明,可观察到内部器官。因此超声在产科应用中,无论是在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方面,还是在胎儿畸形类型的诊断上均显示出诸多优势。通过超声扫查,可更详细了解各脏器的空间立体形态,观察各组织结构间的空间相互关系,并加强可疑部位的显示,有助于鉴别胎儿解剖畸形,提高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能力。其中孕早期的胎儿形成可如同实体,显示胎儿的表面结构,并能做胎体的360°旋转。在中晚期妊娠超声可显示胎儿脊柱每块椎骨的椎体、椎管、棘突等结构,显示符合解剖结构的脊柱再现图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