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226060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9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损伤(SCI)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PE),即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2],威胁患者的生命。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预防SCI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预防SCI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护理体会报告

    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脊髓损伤的患者163例,男96例,女67例,年龄19~70岁,平均34岁。脊髓损伤部位:颈椎骨折所致的脊髓损伤46例,腰椎骨折所致的脊髓损伤97例,胸椎骨折所致的脊髓损伤20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2例,坠落伤91例,其他原因10例。

    2 预防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 做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3]。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评估要有侧重点,收集资料要详细,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脊髓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2.1.2健康教育 讲解易发生DVT的病因、预防DVT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DVT常见症状。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黏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乙醇、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用力足背伸跖屈收缩腿肌肉、用力伸膝以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髌膝、被动按摩等。脊髓损伤患者被动活动至关重要。勤翻身,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

    2.2术中护理 术中适度补液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操作轻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2.3术后护理

    2.3.1密切观察 术后小腿DVT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情况,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注意观察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必要时行双下肢周径比较,若相差0.5 cm以上,及时通知医生。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有压痛,可做Homan试验,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4-5]。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肺栓塞症状。若同时伴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处理。

    2.3.2功能锻炼 术后定时更换体位,关节伸屈以及关节持续被动活动。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训练、臀收缩运动、踝关节和趾关节背伸和跖曲练习(直腿抬高60度,平持30~60 s,3~4次/d,5~10下/次。伸屈髌、膝、踝关节运动3~4次/d,10~15下/次。按髋、膝、踝顺序进行动作),及被动肌肉按摩,以上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防止DVT。

    2.3.3药物预防 抗凝血疗法为现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伤后及术前 预防应用低分子量肝素(5000 U,每天1次),皮下注射。同时明确是否合并脑部出血、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胸腹腔出血等出血性病症,如存在暂缓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止出血加重。术前24h停用低分子量肝素,防止术中加重出血。术后12~24h中危病人:给予低剂量肝素(5000 U,每天2次)或低分子量肝素(>4000 U/d);高危病人:给予低剂量肝素(5000 U,每天3次)或低分子量肝素(>4 000 U/d);极高危病人给予低分子量肝素(>4 000 U/d),华法林2 mg~3 mg。术后持续用药时间不少于10~14天。

    2.3.4机械性预防 术前采用间歇性气压治疗和神经电刺激各1次/12h;下肢被动活动每日多次。术后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医用弹力袜是借助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防止下肢静脉淤血,确保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促使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失。

    3 结果

    伤后至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7例,左侧9例,右侧5例,双侧3例。出现小面积肺栓塞3例,没有患者因肺栓塞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10.43%。

    4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血流异常、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6]。SCI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肌肉瘫痪及外周静脉扩张使下肢静脉回流量明显减少,加上外伤的挤压或手术的创伤致血管内皮损伤,损伤的血管内皮除表达及释放组织因子外,血管内皮下粘附蛋白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直接介导血小板粘附、聚集。损伤血管释放内皮素-1(ET-1)、TXA2等使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膜磷脂重排,为凝血反应提供必要的磷脂表面(PF3)。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和血浆因子Ⅻ接触激活,终致凝血系统激活,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据报道,SCI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7%~72%[7]。我们对患者采用术前评估、健康教育、药物联合机械装置预防;术后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早期功能锻炼,抗凝药的配合使用,气压泵综合护理等,能够促进远端肢体血液回流,有效避免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至10.43%,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梅香.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8(5):6.

    [2] 韦洁,梁雁.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22):3547-3548.

    [3]李家增,贺石材,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3-244.

    [4]KIM Y H, OH S H, K M J S. Incidence and naturalhistory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J]. J Bone Joint Surg, 2003, 85(5): 661-665.

    [5]谈晓芳,杨群.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8): 618-620.

    [6]任新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09, 29(4)124-126.

    [7]Dphil PK.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0, 81(7):932., http://www.100md.com(张敏 李艳召 梁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