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30例临床分析
【摘要】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学家王清仁创制,载于他的著作“医林改错”一书中,是他一生治疗实践的总结,他运用活血化瘀有独特的见解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深受后代医学家的赞成,本方对胸腹以上一些难治和顽固性慢性病症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胸痹心痛;疗效体会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性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状硬化或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15例,女15例;年龄44~80岁,平均61岁。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15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胸痹心痛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愤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明确诊断。必要时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3治疗方法给予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裁。基础方:桃仁15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9 g,川芎9 g,赤芍9 g,桔梗6 g,炒枳壳9 g,柴胡6 g,旋覆花9 g,生姜10 g,半夏9 g,甘草6 g。瘀血甚兼见刺痛者红花加至15 g,延胡索12 g;兼见痰热不化者全瓜蒌15 g,浙贝母12 g;阴寒凝滞者加桂枝9 g,薤白9 g;心阳不振者加制附子9 g,淫羊藿12 g;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 g,麦冬12 g,五味子9 g;肝郁气滞者加香附9 g;心悸、心烦、脉结代者甘草加至18 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 g,远志6 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 g。每日1剂,水煎日2次口服。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1.4血府逐瘀汤方剂组成:当归、生地、牛膝、桃仁、赤芍、红花。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甘草。本方以桃仁四物汤为基础,适用于全身各处的血脉瘀阻,有活血养血祛瘀生新之功。本方加重枳壳、柴胡、桔梗、能开胸中滞气之品,侧重于治胸中血脉瘀阻之证,但须灵活化裁,所以论辨证必指胸膈部位。方中仅任牛膝导滞,引血下行,使化的瘀血有其去路,不至于留瘀为患,从而达到既活又行,即升又降,故为气血兼理活化透达的方剂。起到血脉通利,气血调和,而致和平的作用。方中柴胡舒肝解郁,川芎为血中气药又能止痛,甘草缓急调和诸药绪药合用故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加减应用:本方加减必须根据瘀血部位,辨证选择用药,如正胜邪甚者加乳没二味、山甲、血竭。正虚者加人参、元芪、白术以气药补之。阴虚血虚重用生地,当归滋润之品养之和之,血得寒则换而不行,应加肉桂、附子、干姜等温而消之。骨蒸潮热须加丹皮、青葱、别甲、地骨皮、知母之类。瘀在头面颠顶者非风药不达,用蔓荆子、川芎、藁本、羌活、防风等行之。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紫石英、龟板、石块明之类以镇肌肉狗急。挛编或颤动者加龙骨、木瓜、姜黄、全虫,以舒筋活络。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胸痹心痛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2.2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6例占20%;好转20例占66.7%;未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
3讨论
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将此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阳微”指寸脉来微,意指胸阳不振;“阴弦”指尺脉见弦,主痰浊水邪反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虚标实”。《伤寒论·辨脉法》有云:“阳脉不足,阴往乘之”。《医学入门》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络脉是分支,呈网状分布于全身。血液流行于其中,通过气的推动、固摄作用,把精华物质运布全身。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灵枢》也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液运行通畅,也就是通则不痛也。若情志失调或寒凝痰阻,血行不畅,脉络不利,导致血瘀阻滞,心脉痹阻,而成胸痹。《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叶天士非常重视活血通络方法治疗胸痹,应用广泛,并研制了新的方法,用辛味活血通络如桃仁延胡方。笔者综合各医家之长以活血通络、理气化痰为治疗大法,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旋覆花功擅下气消痰,又可行气止痛;半夏辛温,祛痰散结;共为臣药。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共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行气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8-19., http://www.100md.com(景月岭)
【关键词】中医药;胸痹心痛;疗效体会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性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状硬化或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15例,女15例;年龄44~80岁,平均61岁。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15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胸痹心痛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愤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明确诊断。必要时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3治疗方法给予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裁。基础方:桃仁15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9 g,川芎9 g,赤芍9 g,桔梗6 g,炒枳壳9 g,柴胡6 g,旋覆花9 g,生姜10 g,半夏9 g,甘草6 g。瘀血甚兼见刺痛者红花加至15 g,延胡索12 g;兼见痰热不化者全瓜蒌15 g,浙贝母12 g;阴寒凝滞者加桂枝9 g,薤白9 g;心阳不振者加制附子9 g,淫羊藿12 g;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 g,麦冬12 g,五味子9 g;肝郁气滞者加香附9 g;心悸、心烦、脉结代者甘草加至18 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 g,远志6 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 g。每日1剂,水煎日2次口服。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1.4血府逐瘀汤方剂组成:当归、生地、牛膝、桃仁、赤芍、红花。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甘草。本方以桃仁四物汤为基础,适用于全身各处的血脉瘀阻,有活血养血祛瘀生新之功。本方加重枳壳、柴胡、桔梗、能开胸中滞气之品,侧重于治胸中血脉瘀阻之证,但须灵活化裁,所以论辨证必指胸膈部位。方中仅任牛膝导滞,引血下行,使化的瘀血有其去路,不至于留瘀为患,从而达到既活又行,即升又降,故为气血兼理活化透达的方剂。起到血脉通利,气血调和,而致和平的作用。方中柴胡舒肝解郁,川芎为血中气药又能止痛,甘草缓急调和诸药绪药合用故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加减应用:本方加减必须根据瘀血部位,辨证选择用药,如正胜邪甚者加乳没二味、山甲、血竭。正虚者加人参、元芪、白术以气药补之。阴虚血虚重用生地,当归滋润之品养之和之,血得寒则换而不行,应加肉桂、附子、干姜等温而消之。骨蒸潮热须加丹皮、青葱、别甲、地骨皮、知母之类。瘀在头面颠顶者非风药不达,用蔓荆子、川芎、藁本、羌活、防风等行之。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紫石英、龟板、石块明之类以镇肌肉狗急。挛编或颤动者加龙骨、木瓜、姜黄、全虫,以舒筋活络。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胸痹心痛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2.2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6例占20%;好转20例占66.7%;未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
3讨论
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将此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阳微”指寸脉来微,意指胸阳不振;“阴弦”指尺脉见弦,主痰浊水邪反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虚标实”。《伤寒论·辨脉法》有云:“阳脉不足,阴往乘之”。《医学入门》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络脉是分支,呈网状分布于全身。血液流行于其中,通过气的推动、固摄作用,把精华物质运布全身。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灵枢》也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液运行通畅,也就是通则不痛也。若情志失调或寒凝痰阻,血行不畅,脉络不利,导致血瘀阻滞,心脉痹阻,而成胸痹。《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叶天士非常重视活血通络方法治疗胸痹,应用广泛,并研制了新的方法,用辛味活血通络如桃仁延胡方。笔者综合各医家之长以活血通络、理气化痰为治疗大法,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旋覆花功擅下气消痰,又可行气止痛;半夏辛温,祛痰散结;共为臣药。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共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行气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8-19., http://www.100md.com(景月岭)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气剂 > 降气 > 旋复代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