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14日。丹参组60例,给予丹参4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14日。结果?丹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高。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0%-80%。且大量患者因此残疾,而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所以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意义重大。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 http://www.100md.com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的提取物,功效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临床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等。丹红注射液的基础研究以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在抗血栓形成环节上影响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随着丹红注射液临床被大量用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上市之后关于其疗效的临床研究有很多。本文也依次展开探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丹红组)60例,对照组(丹参组)6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4~82(61.65±10.71)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4~82(61.03±9.18)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入组标准年龄44~82岁;发病时间6小时~72小时的急性发作的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排除颅脑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入组者神志清晰,检查合作。
2 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所有病例按常规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早期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酌情给予降压、降血糖、脱水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天,共14天。对照组以丹参40ml加5%GS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天,共14天。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均为静脉点滴,疗程14 d。
2.2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3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2]。
, http://www.100md.com
2.3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分析以及心电图等。
2.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疗效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70%(42/60),对照组为40%(24/6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13,P<0.05)。表略.
3.2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的区域性脑神经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卒中与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细胞形态、血液粘稠度等有重要关联,且在梗死灶周围一般会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内存在大量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仅能维持自身形态的完整,由于缺少能量的供应,无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因此常规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早期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酌情给予降压、降血糖、脱水治疗等治疗挽救半暗带的脑细胞。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为血管脉络的闭塞不通所致,因此改善脑微循环乃是关键。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纤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减轻再灌注时继发氧自由基、兴奋氨基酸、钙超载损害,保护缺血区半暗带的残存脑组织等作用。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丹红注射液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疗效确切,安全稳定,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极为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29(6):379-380
[2]李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0, 百拇医药(李玉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0%-80%。且大量患者因此残疾,而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所以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意义重大。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 http://www.100md.com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的提取物,功效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临床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等。丹红注射液的基础研究以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在抗血栓形成环节上影响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随着丹红注射液临床被大量用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上市之后关于其疗效的临床研究有很多。本文也依次展开探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丹红组)60例,对照组(丹参组)6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4~82(61.65±10.71)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4~82(61.03±9.18)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入组标准年龄44~82岁;发病时间6小时~72小时的急性发作的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排除颅脑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入组者神志清晰,检查合作。
2 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所有病例按常规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早期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酌情给予降压、降血糖、脱水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天,共14天。对照组以丹参40ml加5%GS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天,共14天。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均为静脉点滴,疗程14 d。
2.2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3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2]。
, http://www.100md.com
2.3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分析以及心电图等。
2.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疗效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70%(42/60),对照组为40%(24/6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13,P<0.05)。表略.
3.2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的区域性脑神经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卒中与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细胞形态、血液粘稠度等有重要关联,且在梗死灶周围一般会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内存在大量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仅能维持自身形态的完整,由于缺少能量的供应,无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因此常规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早期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酌情给予降压、降血糖、脱水治疗等治疗挽救半暗带的脑细胞。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为血管脉络的闭塞不通所致,因此改善脑微循环乃是关键。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纤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减轻再灌注时继发氧自由基、兴奋氨基酸、钙超载损害,保护缺血区半暗带的残存脑组织等作用。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丹红注射液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疗效确切,安全稳定,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极为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29(6):379-380
[2]李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0, 百拇医药(李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