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645
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江华
第1页

    参见附件(1069KB,1页)。

     【摘 要】 目的:红花黄色素是中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通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观察临床疗效,验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疗程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可以观察到红花黄色素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脑梗死;急性期;药理作用;治疗

    红花黄色素是中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院使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实践经验。

    1 药理作用

    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存在于红花水溶性提取部位。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包括:一是抗血栓,能够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二是抗自由基、抗氧化,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膜磷脂降解,保护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三是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改善血粘度;四是脑保护,防止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 [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也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病因[2]。一般认为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最佳手段,6h是溶栓治疗的时间窗[3]。由于患者居住环境、交通情况、医院分布等客观条件限制,许多患者无法在6h内得到治疗,超过6h缺血半暗带已基本消失,错过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利用红花黄色素的药理作用,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降低血粘度,减轻脑水肿,可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发病时间<72h,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7岁,平均62.3岁,伴有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症1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6岁,平均61.6岁,伴有高血压22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症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两组的基础治疗是相同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给予降压、降糖、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含红花黄色素80mg)静脉滴注, 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疗效评定的依据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4]。

    3.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恶化有效率

    治疗组

    对照组40

    408

    416

    1713

    83

    80

    392.5%

    72.5%

    3.2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x±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

    对照组40

    4018.97±3.32

    18.72±4.029.96±4.13

    12.15±2.83

    3.3 副作用

    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过敏反应、皮下及内脏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

    4 小结

    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