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中医灸法的护理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1199KB,1页)。
产后尿潴留中医称癃闭,是指产后6小时之内不能自解小便或者是解不尽者,是产后并发症常见的一种。原因是产程延长,膀胱长时间压迫,使之充血、水肿导致膀胱收缩障碍或者是心理过度紧张,害怕用力把伤口弄破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临床上首先是用诱导排尿法,但往往成功率并不高,即使能自解,往往也有不尽感,膀胱内尿液潴留越来越多,最终引起膀胱麻痹不能自解小便,导致产后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中医艾灸法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从2009年1月份至2010年12月份共有68例产后尿潴留的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34岁,初产妇54例,经产妇14例,产前均无泌尿系感染病史,于产后6小时都不能自解小便、排尿不畅或不尽感。我们采用随机分组分34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医艾灸法,另34例为对照组其采用诱导排尿法如听流水声、膀胱热敷、按摩等等。
1.2 方法:
1.2.1 辩证配穴:
我们通过辩证将观察组34例分为2种类型:1.气血亏虚(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证见淋沥不尽 排尿无力 面色晄白 神气怯弱 舌质淡 脉沉细而弱。属产后气血亏虚,经络受阻所致。给予配穴:肾俞、委阳、气海、关元、归来,同时也可以点穴足三里(用大拇指按压)。2.湿热下注:见于小便量少 热赤 甚则闭塞不通 小便不胀 口渴 舌质红 苔黄。配穴: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1.2.2 施灸方法
(1)材料:艾条。(2)向病人解释做好心理护理,产妇遇到这种情况很着急不知所措,对灸法的疗效不是很肯定,此时我们要向产妇说明此病的常见性,针灸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3)体位:病人取仰卧位。(4)施灸时对准穴位距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10-15min,病人感觉有穿透力皮肤红晕为度。(5)操作时应注意保暖,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屏风遮挡。(6)手法上要注意虚者补之、实者泄之,气血亏虚型我们采用补法,湿热下注型我们采用泄法。《灵枢﹒背俞》说:“以火补者 毋吹其火 须自灭也;以火泻者 疾吹其火 传其艾 须其火灭也。”意思是艾灸补法:无须以口吹其火,让其自然缓慢燃尽为止,以补其虚;艾灸泻法,应当以口速吹其火,使艾火烧旺而热力迅速透达腧穴部位,直至火灭以泻邪气(7)在此过程中,嘱其多饮水,定时排尿,训练膀胱的反射功能,使患者尽快康复。(8)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体虚者艾火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施灸过程中,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服。
2 结果
观察组中34例中有28例是气血亏虚型,6例是湿热下注型,分别给予对症施灸,有32例痊愈,有2例因膀胱储存尿液过多而采用导尿术。对照组中有20例痊愈,14例因小便不能解出而采用导尿术。我们采用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计算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差异。
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数成功人数未成功人数
观察组304
对照组2014
P<0.05
3 结论
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生命动力(气)通过14条看不见的隧道(经脉)流动,发生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经脉被认为存在于身体的深部组织器官中,表面有针刺点,又叫穴位。近年来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对灸法治病原理、经络实质、手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证实灸法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 “治病保健”的目的。产妇由于产程的耗能、出血体虚、产后护疼、阴阳紊乱,运化失调导致尿潴留。我们将中药对穴位进行加热、通过补泄手法,传导全身经络,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本病所见气血亏虚因肾气不足,膀胱气化无权,开合失司而排尿无力所以我们选择肾俞用补法以振奋肾经气机,委阳通调三焦气机,气海、关元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理三焦、司开合、通尿闭的功效,归来—此穴为通经化瘀之要穴,配以此穴,利尿同时通淤血、下恶露,帮助子宫收缩。湿热下注:因阻揭膀胱气化,闭塞尿道不通,本证由脾经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所致,膀胱为州都之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9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