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558
不同护理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劳东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213KB,1页)。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选取最佳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剖宫产术15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 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摇摆挤压按摩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孕妇妊娠期及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血栓形成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危及产妇生命,轻者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剖宫产术后DVT预防很重要。我科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52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0例、对照组例753例,两组产妇在性别、年龄、体质、孕周、分娩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早期协助活动患者双下肢。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按照科室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一对一的术后按摩。

    1.2.1 按摩时间 患者手术回病房后立即按摩,每次5~10分钟,每隔1小时钟1次,至术后6小时。6小时后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鼓励患者主动屈伸下肢、活动踝关节,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下地活动。

    1.2.2 按摩方法 患者自然仰卧体位,先进行趾、踝关节屈伸摇摆,操作者左手轻托其踝关节上方,右手先握住全部足趾轻轻做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屈伸活动3~5次,然后右手握住跖趾关节部做踝关节轻轻摇晃3~5次,而后再握住足趾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背伸、跖屈3~5次。再进行腓肠肌挤压,操作者一手将其患肢抬高,另一手在腓肠肌处做有节律地挤压,即挤压1次与放开1次交替进行,重复3~5次。也可让肢体平放于床进行上述动作。重复上述动作按摩对侧肢体。

    1.2.3 按摩力度 护理人员按摩手法要轻柔、不能粗暴,关节活动范围由小渐大,手法由轻渐重、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在其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2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指标观察,询问病人临床症状,有无小腿疼痛,有无下肢静脉走向处压痛,有无下肢水肿,手术当天到术后三天测量患者下肢周径。测量方法:自内踝高点上30cm处测量周径。本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

    3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见附表)

    附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例)

    组别例数小腿疼痛或

    下肢静脉走向压痛下肢水肿阳性率

    观察组

    对照组770

    7532

    117

    121.17%

    3.05%

    P<0.05

    4 讨论

    Virchow在19世纪中期就提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至今仍得到普遍公认[2]。特别是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功能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III水平降低,从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剖宫产手术操作使胎盘蜕膜等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加速了血液凝固。产程中由于大量出汗、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引起脱水,使血液浓缩,术后病人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病人静脉血流迟缓,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形成血栓。中医学认为与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而致脉络不通关系紧密[3]。按摩可以疏经通络、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之效,使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充分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4]。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手术结束后,病人回病房就立即开始进行小腿按摩,尽早促进了血液回流,并且减轻了术后下肢麻痹感,更有利于早期下地活动。而且本方法不需任何器械,便于操作,容易掌握,同时也为病人节省了医疗支出,实践证明,效果理想。

    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护理人员更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为病人进行按摩,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带来的好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