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786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钟佳音 郭丽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476KB,2页)。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流程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治疗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抢救的时间,开始再灌注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进入抢救、开始再灌注时间早、治疗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流程,能缩短进入有效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优化护理流程;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ursing process to optimize the clinical impa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September 2007 July 2010 120 case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dmitted to the clinical data, then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proces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timal emergency care procedur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to the rescue of the time, start time of reperfusion therapy,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quality of care clinical assessment situa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entered the rescue and started early reperfusion tim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p <0.05); quality of car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er clin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o optimize the care process, to shorten the effective time of the rescue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it is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ptimal care processes; effect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因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引起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主要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肥胖人口的增加、发展中国家人口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早期救治[2],准确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成为救治的关键。我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流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岁,体重48~76kg,平均体重656.3kg,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型冠心病3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3.3岁,体重45~72kg,平均体重625.9kg,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标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药物治疗和药物溶栓。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包括接诊时问明病史,护士初步判断后由专人进行心电图和相关化验室检查,通知医生,执行医嘱,一般护理和溶栓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抢救的时间[3],开始再灌注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情况。

    1.3 评定标准 按照《指南》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抢救时间、开始灌注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考核情况。

    1.4 入选标准 患者年龄在30~75岁之间,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发作在24h以内,并伴有典型的血清酶学变化或者ST-T改变,排除妊娠期妇女,具有明显的心绞痛诱因如贫血、心律失常等,在48h以内应用过溶栓药物,具有抗凝禁忌症,并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排除合并感染、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不具有入选指证者。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入抢救的时间,开始再灌注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入抢救的时间,开始再灌注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比较

    组别例数进入抢救时间(min)开始再灌注时间(min)治疗成功率(%)

    治疗组6015.3±7.628.6±10.358(96.67)

    对照组6020.2±9.735.5±15.651(85)

    治疗组患者进入抢救、开始再灌注时间早、治疗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比较

    组别例数>90分80~8970~79<70

    治疗组6051540

    对照组6042792

    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