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144KB,1页)。
【摘 要】 目的: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30例,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化的护理,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进过我们细致周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都顺利完成,并发症现象很少,几乎没有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整体恢复效果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现象少,几乎没有出现感染,对患者恢复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PICC;护理;分析
静脉输液的最安全最可靠的通道就是外周插入中心的静脉导管,但是在插管的过程中和管的留置时间很有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1], 如果对其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就会是导管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如何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整个治疗顺利完整,更快的得以恢复,治疗后无复发,是摆在每一个护理人面前的巨大挑战。为了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30例,对其在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3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2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56.8岁。
1.2 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30例,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化的护理,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进过我们细致周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都顺利完成,并发症现象很少,几乎没有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整体恢复效果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护理干预前后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的疗效比较
时间例数(例)见效有效率(%)感染感染率(%)
护理前302170930
护理后302893.326.7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不仅要关心体贴患者而且要进自己的所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住院环境,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各项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稳准轻快四个字,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巡视工作,发现异常问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
3.2 穿刺部位护理
正确测量穿刺深度,防止过深,差的距离应该比测得的穿刺点与上腔静脉的体表距离短3公分左右,如果出入太深就必须根据胸片决定拔出长度。
3.3 防止感染
引流期间不可洗浴, 擦洗时要避开置管的部位, 必免造成感染, 引流期间每周对敷料贴和肝素冒进行2次以上的更换, 用碘伏对外置导管的穿刺点及皮肤进行常规消毒[4]。若置管部位有红肿现象或有分泌物出现时, 就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对分泌物采取细菌培养, 并进行有效治疗, 防止其继续感染[5]。
3.4 导管的保护
注意导管上的无菌透明帖膜是否覆盖严密, 避免导管脱出, 或者外导管出现松脱, 病人在活动的时候不要将导管拔出。每次护理后应将穿刺部位和外导管固定牢固, 防止导管脱出。导管阻塞者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 切不可由于血栓而是导管出现堵塞现象, 在操作过程中不要直接用力注入药物, 以免栓子直接入血, 引起严重后果。
4 体会
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现象少,几乎没有出现感染,对患者恢复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黎旌红.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6,28(1):89-90.
[2] 刘志刚,雷凡,夏中元.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9(4):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