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772
情志郁症源流\病理与治疗之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郑照顺 杜鹃
第1页

    参见附件(3434KB,3页)。

     【摘 要】 本文在探讨情志郁症源流从先秦诸子、秦汉、宋元明到当代的学者与医家均认识到「情志正常有助于健康」、「情志异常可以致病」。情志病的产生原因:与生活事件、生活压力、境遇骤变、生活中的意外事件、人际关系不协调、欲求不达、有志难伸、愚昧和疑惑习习相关。当代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徐志伟、陈昱辉、张宏、郑照顺等对情志郁症治疗与预防的策略。其治疗的方法:可采用(1)针灸治疗、(2)中药治疗、(3)西医治疗、(4)心理治疗、(5)音乐治疗、(6)身心兼治等。

    【关键词】 情志郁症;针灸治疗;中药治疗

    1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报告指出忧郁症、癌症、心血管疾病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疾病,全球逾4.5亿人患有忧郁症疾患,占8%,忧郁症已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医疗负担。行政院卫生署(2010)报告,台湾重度忧郁症病患占11%,约有250万人曾需要医疗照顾。

    2010年中国大陆富士康电子厂连续有12位员工因情志失调而自杀身亡,大陆的卫生部(2010)的调查报告,中国大陆忧郁症状因生活、经济、工作竞争有逐渐增加之趋势,郁症者约占人口的6%。

    2 情志郁症的源流

    从先秦诸子、秦汉、宋元明到当代的学者与医家均认识到「情志正常有助于健康」、「情志异常可以致病」。

    2.1 先秦诸子的情志论:

    老子的《道德经.清净篇》指出:人能常清静,万物皆归兮。心能「清净」常使心神宁静安稳,「清心寡欲」常使心情无波,而得到心神安宁的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自知常乐」的情志。

    庄子的《自然哲学观》:他的哲学观念乃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不似儒家仅局限于人事界。鱼能自得其乐,人也能以天为幕,大地为床,心不外求,可平息烦恼。荀子《修身观篇》强调「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荀子表明个性偏颇可由情志体现,并可以用这个当方法得到调整。总之,道家强调「清心寡欲」、「放松心情」、「自得其乐」可以调节情志。

    孔子《礼记.礼运》中论述,何谓人情,喜、怒、哀、乐、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因此圣人重视治理人的七情。

    管子《管子.内业》对情志的论述,他说:「暴傲生怨,忧犯生疾,疾因乃死」。说明人的脾气如果有暴怒、高傲必受人怨怒;如果忧心冲冲也必定会带来疾病。

    由上可知,先秦诸子对于修养情志的重视,情志失控将对自己及对别人带来伤害,情志状态会影响生理的运作或生病,因此「心身一元论」的思考初见端倪。

    2.2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郁症的看法:

    2.2.1 东汉《内经》提出五郁说: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郁而化成木、火、土、金、水五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此生喜、怒、悲、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惊)。〞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素问.阴阳应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由上述可知,郁症不离乎七情,也奠定「七情致郁」学说的基础。

    2.2.2 金元时代朱丹溪提出「六郁学说」: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之生病,多生于郁;六郁包含气郁、血郁、痰郁、温郁、火郁、食郁等。

    2.2.3 明代张景岳提出「郁而病」或「病而郁」:

    明代《医学正传》正式定「病证名称」于医学正传,中卷独立以「郁症」为篇论述。

    《景岳全书.杂证谟郁证》张景岳提出,木、火、土、金、水五气之郁,称「因病而郁」把「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张景岳特别重视忧郁、怒郁及思郁。

    《景岳全书.论情志三郁证治》。

    2.2.4 清代与当代之则解

    2.2.4.1 清代叶天士对郁病的治疗经验丰富,用药灵治,也了解心理治疗、精神治疗的精义,因此重视「移情易性」的郁症调理方法。

    2.2.4.2 1950年代以后中医重新重视精神病学的事业发展、癫病的病机学研究也有进一步发展,尽管「心主神明」的支持者还很多,当「脑主神明」或「心脑共主神明」的观念逐渐为更多的人接受(王彦恒2010,页9)「神明之乱」为神志病的总病机,其31发因素包含:1.七情所伤2.气血拂郁3.痰浊开窍4.游血阻滞5.阴阳失调6.痰浊作崇7.枢机不利等因素所形成,提供了神志病治疗的理论依据。

    2.2.4.3 2000年广州徐志伟、陈昱辉 教授 进行「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医情志理论体系」建设中医情志利学和构建情治病证临床防止椎架(张惠云、乔明琦,2009,页6)。

    2.4.4.4 2010年广州张宏、台湾郑照顺教授,合作探讨「忧郁症的身心兼治的策略」以协助忧郁症病患者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并开启两岸学者合作对「忧郁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建立出完善的发展体系而努力。

    3 情志与脏腑气血、生理之关联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称心情和情绪,中医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事物、活动、现象作出情志反应,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张宏(2011)、 黄怡嘉(2011)等指出「情志与脏腑气血的关联」:

    3.1 情志与脏腑气血关联:

    张宏(2011)、黄怡嘉(2011)、将情志的「神与气血」列出运作图表如下:

    说明:1.外在事件影响情绪表现。

    3.1.2 脏腑的功能也影响情绪表现。

    3.1.3 情绪也影响生理健康。

    若外界各种精神、压力刺激过大、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杂乱而发病。

    3.2 情志对脏腑气血的「病理」、「转机」影响:

    〝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恐惊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五腑皆摇。〞《灵枢.口问》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素问.举痛论》。

    3.3 脏腑气血对「情志病理」影响: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本神》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素问.藏气法时论》

    邪客手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素问.缪刺论》

    血病干阴,气病于阳,故为惊狂;血病于上,气病于下,心烦惋善怒;血病于下,气病于上,乱而喜忘。《素问.调经论》

    4 情志致病的机理「病因与病机」:

    4.1 情志病的产生原因:与生活事件、生活压力、境遇骤变、生活中的意外事件、人际关系不协调、欲求不达、有志难伸、愚昧和疑惑习习相关。

    4.2 情志病的致病机理:

    4.2.1 情志伤气机:

    〝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灵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3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