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38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方占荣 周建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482KB,2页)。

     【摘 要】 目的:自拟健脾散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5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健脾散合多酶片,对照组单用多酶片,治疗组有效率 76%,对照组有效率35%。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健脾散合多酶片能更好的改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小儿 厌食症 健脾散 多酶片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逐年增加趋势,发病率约占儿科疾病的50%,厌食症对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易诱发其他疾病发作,如反复感冒等。笔者自1998年8月~2010年8月,用自拟健脾散合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厌食症患儿156例,均来自南阳医专附属医院,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男35例,女43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4岁。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5年,脾失健运者30例,脾胃气虚者23例,胃阴不足者25例;对照组男38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时间最短3.5个月,最长3年,其中脾失健运者27例,脾胃气虚者33例,胃阴不足者18例。两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无华,甚至拒食,形体瘦弱,溏泻或便秘,伴有恶心、腹胀,偶尔出现呕吐。阴虚者口干多饮,皮肤干燥,缺乏润泽,舌苔黄厚腻,或舌红少苔,脉细弱或无力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方用自拟健脾散。药用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免煎中药配方:白术9g、茯苓6g、山药6g、炒扁豆10g、炒麦芽10g、炒山楂6g、炒神曲6g、炒内金6g、佛手9g、香橼6g、陈皮6g,随症加减:脾胃有热加黄连3g,龙胆草3g;湿重加砂红6g,炒薏米10g;脾胃气虚加太子参,呕吐腹胀加半夏3g,生姜3g,胃阴不足加知母3g,玉竹3g,每天一付,分早晚两次服用。配合多酶片,每次一片,每日三次口服。

    2.2 对照组 单用多酶片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用药时间均为7天一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自拟)

    痊愈为经一疗程治疗后患儿饮食正常,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消失。有效为饮食明显好转,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4 治疗效果

    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为3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7821381976

    对照组788195135

    5 典型病例

    病例1:张丛,女,4岁,于2001年3月6日初诊,其家长代诉,患儿出生时不足8个月,体重4400克,几年来,食欲不佳,形体瘦弱,时而腹胀、腹泻,面色微黄,皮肤干燥,易感冒,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不佳,即来我院就诊。根据舌苔及脉象诊断为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食行气,方用健脾散加减:白术、香橼、佛手各9g,茯苓、山药、炒扁豆、炒山楂、炒神曲、炒萝卜子、陈皮、太子参各6g,炒麦芽、炒内金各10g,每日一付,一日两次,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同时服多酶片,每次一片,一日三次,连续用药4天后,食欲明显增加,面色逐渐红润,腹胀、腹泻改善,为巩固疗效,又用三天,两个月后随访,食欲正常,体重增加,营养发育各方面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

    病例2,刘双,男,6岁,于2008年8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两年来,饮食无规律,消瘦、腹胀无力,面色发黄,活动减少,经多方治疗无效,即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患儿舌苔黄厚腻,诊断为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型)。治疗原则;清热、健脾、消食。方用健脾散加减:白术、香橼、佛手各9g,茯苓、山药、炒扁豆、炒山楂、炒神曲、炒萝卜子、炒麦芽各6g,炒内金10g,黄连、陈皮各3g,一疗程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面色逐渐红润,体重渐增加,三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6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又名“恶食”,属中医“纳呆”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先天之本,脾气通于口,脾不利则不能知五味。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赖脾气健运,以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四肢面骸,加上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尤其断奶后,易造成饮食不节,食入冷热不调食物以及滋补品应用不当,均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或胃伤食滞,影响脾胃气机,使脾失健运而致厌食。中医在治疗脾失健运型、脾胃气虚型和胃阴不足型上,均拟培补脾胃,行滞消积,行、补、消结合方法,行之有效。

    自拟健脾散中白术、茯苓、山药、炒扁豆、焦三仙、炒内金健脾利湿和胃,佛手、香橼、陈皮,理气和胃,除胀运脾,再根据病因病基随症加减,奏效甚奇,全方合用,健脾益胃,补中有健,健中有消,行消结合,运脾开胃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1],多酶片含有酵母菌、酶类、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固醇、挥发油、苷类、脂肪油等。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导致的腹胀。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可提高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酸分泌,并增强消化酶的分泌,起到助消化的作用,与山楂合用,主要用于以肉食食入过多的消化不良引导起的厌食症患儿,麦芽含淀粉酶、转化酶及B族维生素,与神曲合用,主要以消面食食入过多的厌食症患儿。

    西医理论认为,小儿厌食症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一是营养过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小儿营养食品种类繁多,不注意补充的间隔时间及食入含奶制品、,肉、蛋类及面食等,造成胃、胰、胆囊分泌功能减弱,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缺乏,引起体内脂肪、蛋白质堆积,造成肥胖及厌食。对这类小儿厌食症应控制饮食与体重,使消化器官充分休息,恢复功能,分泌消化液。二是先天脾胃功能较弱,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及发育不良的儿媳,胃内胃泌素、胃蛋白酶、脂肪酶,包括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分泌减少有关。饮食量小,不易消化,出现厌食、腹胀,身轻无力,面色发黄等。以上两种情况在用健脾汤基础上,适当补充多酶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