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病与古代文学名著杂谈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悲伤、忧愁、恐惧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然而,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情志病,而情志致病的机理主要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1)损伤脏腑。《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具体地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临床上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2)影响气机。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太过对于人体气机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即许多疾病的发生皆与七情刺激,引起气机失常有关。(3)精血亏损。《黄帝内经》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说明暴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黄帝内经》又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这里的精时自下,即是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4)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说:“暴喜伤阳,暴怒伤阴”,情志过激,可损阴伤阳,致阴阳失调。(5)先伤神,后伤形。《彭祖摄生养性论》说:“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说明七情太过,能使人精神异常。再如《黄帝内经》所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里的满脉去形,即是情志先伤阴阳,后伤形体的结果。
从西医角度讲,七情太过,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