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730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魏炜
第1页

    参见附件(2556KB,2页)。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药结合针灸治疗)31例和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45例,随访三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4例,占77.4%,有效7例,占22.6%,随访三年,无复发案例,已生育5例,占16.1%;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42.2%,有效17例,占37.8%,无效9例,占20.0%,随访三年,1例复发,占2.22%,已生育4例,占8.8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三年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腔包块和痛经,中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发病率约15%,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一般为良性病变,极少发生恶变,但其具有类似恶性肿瘤向远处转移和生长的能力,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1],甚至引起不孕,严重威胁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一直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给予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总结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25.5岁,平均初潮年龄13.5岁,发病时间距初潮3~6年。经检查,痛经21例,盆腔有包块16例,自诉盆腔痛13例,性交痛7例,急性腹痛伴性交痛4例,急性腹痛6例,月经量异常9例。其中已婚11例,占14.5%。分为观察组(中药结合针灸治疗)31例和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45例,随访三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采用激素治疗,其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5例,短效避孕药治疗9例,高效孕激素治疗6例,孕三烯酮治疗11例,达那唑4例,持续用药2~3个月,观察疗效,记录相关数据。

    1.2.2 观察组(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使用中药活血顺气汤[2]:柴胡12g、莪术16、赤芍20g、延胡索16g、黄芩16g、金银花30g、牡蛎12g、秦艽16g、薏苡仁22g、当归15g、丹参16g用文武火煎熬,如有包块者可加三七10g,如在经期期间可乌蛇15g;一天一剂,分早晚服用,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在服用中药的期间联合针灸治疗:选择腹针针具,对病患选择中脘、下脘、阴交、气海、关元、中级、外陵、水道、气冲、气穴依次序针刺,再刺针进人地部、人部、天部三穴,在留针20分钟后在依着次序把针起出来,每隔两天针灸一次,月经前一周开始包括月经的当天,以3个月经期为1个治疗疗程。这是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的治疗方法和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指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消失,盆腔器官恢复正常的解剖状态,自诉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有效: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基本消失,盆腔器官部分恢复正常的解剖状态,自诉症状基本消失,无复发;无效:自诉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4例,占77.4%,有效7例,占22.6%,随访三年,无复发案例,已生育5例,占16.1%;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42.2%,有效17例,占37.8%,无效9例,占20.0%,随访三年,1例复发,占2.22%,已生育4例,占8.8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三年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3年疗效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复发生育总有效率

    观察组(n=31)24(77.4)7(22.6)005(16.1)77.4%

    对照组(n=45)19(42.2)17(37.8)9(20.0)1(2.22)4(8.89)42.2%

    P<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公认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中所含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期随经血经输卵管逆流到腹腔,最后种植在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继而蔓延生长,最终导致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发生异位后,由于卵巢激素发生变化,引起子宫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卵巢部分好发,常见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出现反复出血及单个或多个囊肿。

    3.2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月经失调、痛经、持续下腹痛、性交痛及不孕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育龄妇女均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甚至不孕,通常临床上采取盆腔检查,触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不活动性囊性包块在子宫旁即可初步诊断,然后应用B超、CA125值测定及腹腔镜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鉴别于卵巢恶性肿瘤与盆腔炎症包块。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及新兴中医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近年来推广中医重要联合针灸方法治疗,通过中医汤药活血化瘀、除湿止痛、增加血流量、改善子宫的微循环及改变血流动力学,从而使内膜异位病灶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