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53652
浅谈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其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属危重症及难治病症。

    1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起病多缓,但亦可急性发作。此外,由于气病日久必然伤血,阳病日久必损及阴,故临床上亦可见血虚阴亏之候,然多与气虚阳衰相兼为病,或为气血不足,或为气阴两虚,或为阴阳两虚之候。心之阳气不能速振,瘀血、痰浊、水饮难以速除,故病情多缠绵不愈,每一次复发均重伤正气,使心之阳气更虚,瘀血、痰浊、水饮等益盛进而复累及心之阳气,甚则出现阳损欲脱之证,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如此反复,气虚、血瘀、痰浊、水饮恶性循环,使心衰日重,虚实难复,部分病人可因阳气暴脱而突然死亡。

    2 分证论治

    2.1 心气不足 见于心力衰竭之早期,多心脏自病,心气匮乏或他脏之疾,耗伤心气,损及心用而致。 症状:心悸不宁,肢倦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结代。若心病及肺,肺气不宣,则咳嗽喘促,咳泡沫样痰。治法:益气宁心。方剂:举元煎加减。组成:人参(或党参)、炙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炙远志、酸枣仁、琥珀。
, 百拇医药
    2.2 气虚血瘀 见于心力衰竭之早中期,乃由心气亏虚,运血无力所致。症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唇面青紫,颈筋暴怒,胸脘痞满,肋下瘕积,痛著不移,尿少浮肿,舌紫黯,脉沉涩或结代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成:炙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草。紫丹参、广郁金、茯苓、葶苈子、地龙、益母草。

    2.3 痰热壅肺 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发作期,病变由肺及心,宣肃治节无权而致。症状:心悸而喘,不能平卧,咳嗽痰黄或白,质粘难咯,发热口渴,尿少肢肿,大便干硬,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水。方剂: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苇茎、薏仁、桃仁、全瓜蒌、冬瓜仁、葶苈子、生甘草。

    2.4 水凌心肺 见于左心衰竭之急性发作期,病变由心及肺,以水邪作崇为急。症状:心悸胸闷,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吐白痰或泡沫痰,烦躁气急,舌淡而胖,舌苔腻,脉滑。治法:泻肺,宁心,利水。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加减。组成: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猪苓、泽泻、丹参、牛膝。
, 百拇医药
    2.5 气阴两虚 多见于心力衰竭之中后期或某些顽固性心衰,或因心病日久,或气虚日久,或过用温燥药物,损及心阴而致。症状:惊悸怔忡,气短乏力,口干咽燥,头晕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敛阴。方剂:生脉散加减。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北芪、枣仁、炙甘草、生地、远志、茯苓、葶苈子。

    2.6 阳虚水肿 见于心力衰竭之晚期,病变由心及肾,由气及阳,而出现心肾阳虚,水饮内泛之证。 症状:心悸气短,畏寒肢冷,尿少浮肿,腰以下肿甚,朝轻暮重,甚则全身漫肿,胸水腹水,舌淡胖,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方剂:真武汤加减。组成:炮附子、干姜、白术、茯苓、车前子、益母草、毛冬青、泽泻、川怀牛膝。

    2.7 阳虚气脱 为心力衰竭晚期之重症,生命垂危于顷刻之间,心阳虚极,阳气将脱。症状:喘促不得卧,甚则呼多吸少,气难接续、唇面青紫,汗出如油,形寒肢厥,尿少浮肿,甚或神志恍惚,舌质紫黯,脉微欲绝或结代。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剂:参附汤加味。组成:人参、炮附子、龙骨、牡蛎。
, 百拇医药
    3 固定成药治疗

    3.1 参麦注射液 组成:人参、麦冬。 功效: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主治:心悸,汗出,眩晕等虚证、厥证,适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晕厥等重症患者之治疗。用法: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40-50ml加人5%葡萄糖液200ml中静滴,每日1次。

    3.2 黄芪注射液 组成:黄芪。功效:益气利水。主治:心脏病属气虚不足之证,可见心悸胸闷,动则加重,短气自汗,尿少浮肿,口唇紫绀等,此外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冠心病之气虚不足者也有较好疗效。

    用法:黄芪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4 其他疗法

    4.1 针刺疗法

, http://www.100md.com     4.1.1 体针:⑴取穴:内关、间使、少府、郄门、曲泽。心气不足,肝气郁结加太冲、章门、肝俞;气血两虚,脉络瘀阻加关元、归来、气海、足三里、膻中;阳虚水泛,上凌心肺加水分、中极透曲骨。手法:深刺,平补平泻,不留针,每天1次,10天1疗程,两疗程间可休息3-5天。

    4.1.2 耳针:⑴取穴:心、皮质下、神门、内分泌、交感,风湿性心脏病者加肾上腺、风湿线、水肿重者加肾、脾;胸闷、喘息加肺、胸。⑵手法:每次取3-5穴,中等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两耳交替, 10日为1疗程。

    4.1.3 电针:⑴取穴:内关、间使、少府、郄门、曲泽。⑵手法:先以毫针针刺穴位,然后加电,留针15分钟

    4.1.4 芒针:⑴取穴:巨阙、上脘、心俞、内关、中极、归来、足三里,配天突、列缺、秩边、带脉。⑵手法:针巨阙时病人仰卧,双手上举,均匀小幅度呼吸,针刺4寸深时感应先上后下,散至少腹时即出针;针带脉时按带脉循行方向环腹而行,深刺6-8寸;针秩边穴时,宜先放射至会阴部再下行至小腿,内关宜捻上百次而不留针。

    4.2 灸法 取阴陵泉、膀胱俞、三焦俞、水分,隔附子饼灸或艾柱灸,每穴3-5壮;或艾条悬灸,每穴5-10分钟,有助心衰水肿消除。

    4.3 按摩 对早期轻度心衰患者,可采用轻柔和缓的向心性按摩。

    5 调摄护理

    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避免喜、怒、悲、恐等过极的刺激,控制饮水量,低盐低脂饮食,减轻心脏负担。轻者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劳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病情缓解后,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预防心衰的发展意义重大。, 百拇医药(刘保军 李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