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989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周围型小肺癌中41例(91.11%)为分叶征,35例(77.78%)为毛刺征,24例(53.33%)为空泡征,31例(68.89%)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9例(88.67%)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存在一定联系,通过CT检查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初步定性。
【关键词】 周围型小肺癌;CT表现;病理
周围型小肺癌(SPLC)指肺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恶性肺结节。近年来,我国周围型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通常多在中晚期确诊,患者往往失去了彻底治愈的机会。因此,早期发现周围型小肺癌对疾病早期治疗,提高患者5年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CT检查在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征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7岁;腺癌21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痛、发热、痰中带血等。
1.2 方法
对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行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HispeedNX/i双排螺旋CT扫描仪,主要参数为: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120-200mAs,常规扫描层厚l0mm,间隔l0mm(从肺尖到肺底),薄层2-5mm,间隔2mm。较小病灶采用靶扫(小视野200-250mm,范围包括一侧肺野和纵隔,层厚:2-5mm;标准重建法)、高分辨扫描(层厚1-2mm,间隔1-2mm;管电压140kV);矩阵512x512,螺距1.0-2.0,重建层厚1.5-3mm。纵隔窗:窗宽250-350Hu,窗位30-50Hu:肺窗:窗宽1000-1500Hu,窗位-600-700Hu。
1.3 观察指标
形态学观察指标:①分叶征:CT图象见肿瘤边缘有切迹,凹凸不平呈分叶状;②毛刺征:在CT上呈细条状,分布于肿瘤周围;③空泡征:CT图象见肿瘤内存在直径≤5mm的低密度影或气体密度影,多个出现时上下层不连续。④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图象见肿瘤附近的支气管、动脉、静脉在结节处截断或向肿瘤方向移位。⑤胸膜凹陷征: CT图象可见三种表现:凹陷中心平行于扫描层面时,可见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即瘤灶与邻近胸壁间呈三角形影或喇叭口,尖端与线状影相切;凹陷中心偏离扫描层面时,可见由一条分为多条的线状影,并可与瘤体分开,使三角形影逐渐变大;水平裂和斜裂胸膜处出现曲线影。
2 结果
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征象中,41例(91.11%)为分叶征,35例(77.78%)为毛刺征,24例(53.33%)为空泡征,31例(68.89%)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9例(88.67%)出现胸膜凹陷征。
3 讨论
目前CT检查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方法。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对肺部结节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普通胸片相比,漏诊误诊率均比较低[1]。
本文通过分析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表现发现,周围型小肺癌主要CT征象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在本文患者中的出现率高于50%。周围型小肺癌的这些CT征象往往反映了肺癌的生长方式、肿瘤结构以及病理变化。临床上通过几个CT征象综合判断肿瘤情况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27例患者具有3种以上CT基本征象。
不同组织类型的周围型小肺癌具有不同的CT征象出现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8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