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凝结合圈套器套扎在62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探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后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切口疼痛、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后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术后恢复好,在子宫切除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双极电凝子宫血管;圈套器套扎;子宫次全切除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次全子宫切除术有利于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及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保留宫颈内膜组织,使宫颈腺体仍且有分泌粘液的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平衡及防止细菌感染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子宫次全切除越来越受到妇科医生及子宫疾病患者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不光重视治疗效果,而且对手术的创伤和痛苦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手术疤痕对美观的影响也非常关心,因此,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手术努力的方向。我院在2010 年09月~2010年12月期间,采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的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共6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09月~2010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而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研究,术前均作心电图、全胸片、血尿常规、血生化、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等术前常规检查,术中均采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的方法。
1.2 方法
采用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常规置入导尿管及举宫器,脐孔上缘横行切开皮肤10 mm,气腹针于其中央穿刺形成气腹,Trocar穿刺腹壁导入腹腔镜,在下腹两侧及脐左下相应部位分别切开皮肤5或10 mm。Trocar穿刺腹壁, 用双极电凝钳夹切断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剪开膀胱反折腹膜并下推膀胱达宫颈,剪开阔韧带后叶并充分分离宫旁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血管,用双极电凝钳紧贴子宫峡部采用短时间、反复电凝方式钳夹电凝子宫动脉、静脉(血管电凝范围约0. 5 cm) ,至血管完全闭锁,同时阴道助手帮助向头端推举子宫,使血管远离输尿管,电凝同时观察子宫是否变色,如明显变色,则证明子宫血循环已阻断。于血管电凝处稍上方子宫峡部1. 5cm 旋切子宫体并取出,圈套器穿1号强生可吸收线套扎宫颈残端,双极电凝宫颈残端止血并破坏宫颈管内残留的内膜组织,套扎线收紧。在镜下采用1号强生可吸收肠线“8”字缝合反折腹膜覆盖子宫颈残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62 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45~100分钟;术中出血出血量少,平均59.31毫升;术后体温均未超过
38. 5 ℃;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6.16小时,均未超过36小时;术后24h 拔出尿管,均自行排尿,无尿频尿痛;术后住院时间5~1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0.13小时;术后随访3 个月,无一例发生残端出血及临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1988年Reich施行首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为子宫切除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标志着妇科腹腔镜手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拓宽了微创手术的领域。它具有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其目的是通过腹腔镜特殊操作器械的辅助作用,在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追求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瘢痕,以达到微小创伤而美容的目的。双极电凝子宫血管优点: ①双极电凝的热损伤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电凝作用[1]。②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③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无大出血,无中转开腹,但该方法存在缺点: ①可出现输尿管电损伤; ②可有子宫血管残端出血。我们采用的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可以减少出血,也避免了电凝后由于坏死组织和焦痂脱落,而导致的晚期腹腔内出血。在手术中,要注意以下关键事项:子宫动脉的电凝阻断,用双极电凝靠近子宫壁钳夹子宫血管并电凝,在子宫动脉完全凝固闭塞后可见该侧子宫体因缺血而变色,再给以套扎子宫峡部。剪开膀胱腹膜返折并下推膀胱时,先由助手经阴道将子宫体摆于正中并推向头侧,充分暴露膀胱腹膜返折,电凝钳将膀胱腹膜返折提起,分离腹膜下疏松组织,完全分离后凝夹剪刀打开,在助手上推子宫的同时用电凝钳紧贴宫颈将膀胱宫颈间隙分离,即可将膀胱自宫颈分开,从而避免损伤膀胱 [2]。
总之,该手术方式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操作也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及在临床上开展,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恩兰 妇科内镜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75
[2]朗景和,冷金花.腔镜手术热点问题讨论[J].产科进展,2004,13:81.
[3]黄晓燕,方素华,王敏珍等.不同途径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652., http://www.100md.com(解晓红)
【关键词】 腹腔镜;双极电凝子宫血管;圈套器套扎;子宫次全切除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次全子宫切除术有利于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及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保留宫颈内膜组织,使宫颈腺体仍且有分泌粘液的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平衡及防止细菌感染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子宫次全切除越来越受到妇科医生及子宫疾病患者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不光重视治疗效果,而且对手术的创伤和痛苦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手术疤痕对美观的影响也非常关心,因此,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手术努力的方向。我院在2010 年09月~2010年12月期间,采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的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共6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09月~2010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而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研究,术前均作心电图、全胸片、血尿常规、血生化、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等术前常规检查,术中均采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的方法。
1.2 方法
采用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常规置入导尿管及举宫器,脐孔上缘横行切开皮肤10 mm,气腹针于其中央穿刺形成气腹,Trocar穿刺腹壁导入腹腔镜,在下腹两侧及脐左下相应部位分别切开皮肤5或10 mm。Trocar穿刺腹壁, 用双极电凝钳夹切断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剪开膀胱反折腹膜并下推膀胱达宫颈,剪开阔韧带后叶并充分分离宫旁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血管,用双极电凝钳紧贴子宫峡部采用短时间、反复电凝方式钳夹电凝子宫动脉、静脉(血管电凝范围约0. 5 cm) ,至血管完全闭锁,同时阴道助手帮助向头端推举子宫,使血管远离输尿管,电凝同时观察子宫是否变色,如明显变色,则证明子宫血循环已阻断。于血管电凝处稍上方子宫峡部1. 5cm 旋切子宫体并取出,圈套器穿1号强生可吸收线套扎宫颈残端,双极电凝宫颈残端止血并破坏宫颈管内残留的内膜组织,套扎线收紧。在镜下采用1号强生可吸收肠线“8”字缝合反折腹膜覆盖子宫颈残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62 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45~100分钟;术中出血出血量少,平均59.31毫升;术后体温均未超过
38. 5 ℃;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6.16小时,均未超过36小时;术后24h 拔出尿管,均自行排尿,无尿频尿痛;术后住院时间5~1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0.13小时;术后随访3 个月,无一例发生残端出血及临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1988年Reich施行首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为子宫切除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标志着妇科腹腔镜手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拓宽了微创手术的领域。它具有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其目的是通过腹腔镜特殊操作器械的辅助作用,在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追求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瘢痕,以达到微小创伤而美容的目的。双极电凝子宫血管优点: ①双极电凝的热损伤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电凝作用[1]。②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③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无大出血,无中转开腹,但该方法存在缺点: ①可出现输尿管电损伤; ②可有子宫血管残端出血。我们采用的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可以减少出血,也避免了电凝后由于坏死组织和焦痂脱落,而导致的晚期腹腔内出血。在手术中,要注意以下关键事项:子宫动脉的电凝阻断,用双极电凝靠近子宫壁钳夹子宫血管并电凝,在子宫动脉完全凝固闭塞后可见该侧子宫体因缺血而变色,再给以套扎子宫峡部。剪开膀胱腹膜返折并下推膀胱时,先由助手经阴道将子宫体摆于正中并推向头侧,充分暴露膀胱腹膜返折,电凝钳将膀胱腹膜返折提起,分离腹膜下疏松组织,完全分离后凝夹剪刀打开,在助手上推子宫的同时用电凝钳紧贴宫颈将膀胱宫颈间隙分离,即可将膀胱自宫颈分开,从而避免损伤膀胱 [2]。
总之,该手术方式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操作也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及在临床上开展,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恩兰 妇科内镜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75
[2]朗景和,冷金花.腔镜手术热点问题讨论[J].产科进展,2004,13:81.
[3]黄晓燕,方素华,王敏珍等.不同途径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652., http://www.100md.com(解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