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53708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1期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生后1w内的新生儿,大约可见于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若病理性黄疸未经合理治疗,导致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5-7mg/dl时,即可出现肉眼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死亡,而存活者多有后遗症[1]。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经过,总结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以黄疸为主诉的新生儿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2d-26d,平均年龄10.74d。其中早产儿29例,足月产儿31例,过期产儿13例,其中62例为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另16例为外院出生儿。黄疸出现持续时间1d-23d,平均14.02d。患儿入院后,迅速为其完善三大常规、肝功能、头颅CT等辅助检查。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及2001年我国新生儿学组发表根据日龄-胆红素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患儿一般状况良好;(2)足月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w,最高值<12.9mg/dl;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w,最高值<15mg/dl;(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5mg/dl。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mg/dl;(2)黄疸程度重,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血胆红素>15mg/dl;(3)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4)胆红素每天上升>5mg/dl;(5)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常超过2w,早产儿常超过4w,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6)伴有引起黄疸的不同疾病的其它症状及病因存在。

    1.3 原发病因 母体因素26例:包括妊娠合并慢性贫血、妊娠合并肾病、妊娠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母体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催产素、麻醉镇静药、维生素K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等;新生儿因素52例:包括新生儿产伤、新生儿严重感染、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停止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提早喂养提供葡萄糖,有利于胆红素代谢,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和刺激肠蠕动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纠正缺氧;补充营养和保暖,防止低血糖及低体温等。

    1.4.2 光照疗法 一般当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5mg/dl时,即可进行预防性地光照疗法。利用波长为427-475nm的蓝光、波长为510-530nm的绿光或太阳光进行照射,光亮度以160-320w为宜,灯管与患儿的距离约20-25cm。

    1.4.3 药物治疗 可通过输血或白蛋白等,补充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纠正酸中毒、贫血、水肿及心力衰竭;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可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酶系统的功能,并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溶血。

    1.4.4 换血疗法 能及时移除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降低间接胆红素,防止核黄疸,主要用于新生儿溶血病。

    2 结果

    经临床检查证实,本组78例患儿中,生理性黄疸27例(34.62%),病理性黄疸51例(65.38%)。本组78例患儿,其中76例经治疗后完全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7.44%;另2例患儿经治疗10h后黄疸不能控制并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征象,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黄疸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差异很大,如若不能准确区分,容易造成新生儿治疗延误或过度治疗,造成严重后果[3]。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的特有特点为(1)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一般为70-90d,远短于成年人的120d;由于宫内相对缺氧使胎儿红细胞量较多,出生后由于通过肺进行呼吸,氧含量充分,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大量胆红素。(2)新生儿的白蛋白联接胆红素的能力差,其联接能力大约仅为成年人的一般。(3)刚出生的新生儿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低,甚至缺如,5-10d后才达正常水平,影响了胆红素的摄取。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正常胆红素代谢、阻止肠肝循环、加速胆红素分解及机械除去血中胆红素等途径进行治疗。利用光照疗法的原理是,间接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即可从胆汁、尿液中排出,从而可降低血清胆红素。虽然光照疗法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光疗作用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失并不代表血清胆红素正常,如果进行过度地光照疗法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量会增加;核黄素破坏加速;还可出现发热、腹泻及皮疹等;如果在光照疗法过程中,患儿出现肝脏增大,血清结合胆红素>68.4umol/l时,患儿皮肤可成青铜色,此时宜停止光疗,青铜症也将自行消退。

    因此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学黄疸。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甚至死亡。所以,一旦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时,应积极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

    [2] 丁国芳,朴梅花.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5-187.

    [3] 赵青萍.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82., http://www.100md.com(宋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