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1KB,1页)。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术式及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表本科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式组(n=28)接受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TAM),阴式组(n=30)接受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TVM),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低于腹式组,住院时间短于腹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具备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经阴道术式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子宫肌瘤;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其发生率约20%~25%[1]。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维持了子宫生理功能、保留了生育能力,普遍受到子宫肌瘤患者的欢迎。本文通过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2007年5月~2010年6月于我院住院择期手术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盆腔检查、超声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子宫肌瘤,排除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病变;均为已婚患者,子宫<14孕周大小,具有良好活动度;均为子宫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肌瘤数目1~4个,肌瘤直径3.0~8.0cm。 其中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阴式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腹式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肌瘤数目、肌瘤部位等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1.2.1 腹式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参考《妇产科手术学》[2]进行手术。
1.2.2 阴式组 ①麻醉及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并留置导尿;确定子宫肌瘤主体部位后,于宫颈、阴道交界处黏膜下注入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0ml;②手术切口的选择:根据肌瘤的部位选择切口,前壁肌瘤选择阴道前穹窿手术切口,分离膀胱宫颈间隙直至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处;后壁肌瘤选取阴道后穹窿手术切口,分离直肠宫颈筋膜,直至直肠反折腹膜;③剔除肌瘤:探查子宫并将其牵出盆腔,充分暴露术野将大肌瘤剔除后,将子宫全部翻出至阴道,探查并逐个剔除小肌瘤;④缝合:采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闭合瘤腔,用安尔碘渗泡消毒后将子宫送回盆腔,采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反折腹膜、阴道粘膜,放置引流管。
1.3 临床指标 ①手术效果:对比两组的手术耗时(min)、术中出血量(ml);②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使用抗生素时间(d)、术后镇痛药使用[例(%)]、住院时间(d)。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进行x2检验、t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腹式组手术时间(59.4±12.0)min、术中出血量(154.8±55.6)ml,阴式组手术时间(61.4±13.8)min、术中出血量(150.6±52.7)ml;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的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低于腹式组,住院时间短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恢复情况
[*与腹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多种术式供临床医生选择,从传统的开腹手术逐渐发展到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考虑到医疗单位的设备条件、疾病因素、患者的经济条件、术者专业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影响,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3]。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经典的手术方式,其适应症广,但由于存在着切口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逐渐被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所替代。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小等优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