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2810
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邹丽萍 林娟
第1页

    参见附件(979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五子散包推熨及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现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进一步缓解肩痛、手肿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风;肩手综合征;五子散;电脑中频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为12%~61%。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臂痛、手肿和上肢营养障碍以及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肩手综合征,并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作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区康复科7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7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x±s)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先用五子散包推熨然后再行电脑中频机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保持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时,患者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腕关节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垫枕,使其保持前伸位,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患侧卧位,患者上肢伸直,肩胛骨前伸并掌心向健侧,各种体位摆放均应避免腕屈曲[2]。每天指导患者功能训练如屈曲、外展、外旋、伸肘、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拇指内收外展、手指屈曲伸展活动,每日1次,每次 30 分钟。五子散推熨:五子散组成:菟丝子、补骨脂、白芥子、、吴茱萸、莱菔子,各100g。将上述中药一起装入15×10cm的布袋将口扎紧,放微波炉高火加热3~4分钟。治疗前先用温度计测温,并在使用者手背上试温度,约50~70℃,对于皮肤知觉迟钝的患者尤须注意。热熨时需暴露患肢,可采用点拍、按揉、推熨的方法将药包在患肢由远至近端进行药熨,力度适宜,时间10~15分钟,整个患肢出现潮红为宜。药包不烫手时将其停留肩部及腕部10分钟左右。药包推熨后使用YK-2000A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1号处方进行治疗。中频治疗:可通过较强的电流松弛神经肌肉组织的紧张度,促进肌肉收缩,增进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增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达到锻炼肌肉、增强肌力、提高免疫和止痛等效果[3]。将中频的两个电极片放置于肩前、肩后,治疗剂量为患者耐受限,每次20min。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

    1.2.2 对照组:同康复训练。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观察

    2.1 疗效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测[4]。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为轻度功能缺陷。

    2.2 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 %;对照组为 %,治疗组为 %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论

    目前肩手综合征的病因还未真正阐明,临床上还未有统一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笔者认为目前最有效的是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如本研究: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五子散结合中频治疗。治疗顺序为(康复训练→五子散推熨→中频治疗)。

    康复训练是患者保持患肢良位摆放同时,鼓励其在不引起疼痛和加剧水肿情况下每天指导患者功能训练。而我院自制的五子散封包取其气味芳香走窜,通过加热,热熨起到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等作用。配合从远端往近端肢体的温热推熨,促进组织内积液回流,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可增强温阳散寒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5]。中频电疗使患者皮肤痛阈明显增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本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提高中风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7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7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