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编号:12182830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硬膜外麻醉实施手术。结果 70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优56例,良13例,优良率为98.6%,49例(70%)出现血压下降,经过加快输液和麻黄碱处理,症状明显好转。3例上胸段脊柱手术患者有胸闷、呼吸苦难者,通过面罩辅助呼吸,保证SPO2在98%-100%。结论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应用后,麻醉效果较为明显,血液降低和SPO2降低经处理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脊柱结核;手术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骨结核的一种类型,患者可能出现脊柱畸形,椎体破坏呈楔形变,选择何种麻醉方式是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脊柱结核手术麻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2.5±13.6岁,结核位置:胸椎30例,胸椎多节段10例,腰椎21例,腰椎多节段9例。临床症状,患者主要以脊柱畸形,局部的压痛或者叩击痛为临床症状,全瘫者3例,偏瘫者2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30mm/h,CT检查结核病灶未浸入椎管内。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对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进行常规监测,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进行进针,注意避开脊柱畸形的部位,其中胸椎以病椎或者病椎以上1-2个节段棘突间隙进针,腰椎以胸椎第11-12或者胸12-腰1棘突间隙进针。穿刺成功之后,放置硬膜外导管,长度约为3.0cm,首先给3-5ml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5-20min出现节段性的麻醉平面之后,1%盐酸罗哌卡因5-15ml,根据手术过程和麻醉效果及患者的反应,决定是否追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硬膜外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优:脊柱结核患者安静,没有身体不适感觉,肌肉松弛良好;良:脊柱结核患者主诉轻度不适,但可以忍受,肌肉较松弛,稍有牵拉通;差:患者主诉疼痛较剧烈,无法忍受,肌肉有紧张,牵拉反应较为严重,需要更改麻醉方法进行手术。优良率=优+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70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优56例,良13例,优良率为98.6%,49例(70%)脊柱结核患者因硬膜外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和脊柱出血较多,出现血压下降,经过加快输液和麻黄碱处理,症状明显好转。3例上胸段脊柱手术患者有胸闷、呼吸苦难者,通过面罩辅助呼吸,保证SPO2在98%-100%。

    3 讨论

    近年来脊柱结核硬膜外麻醉的讨论和争议一直较多,因硬膜外麻醉穿刺困难,阻滞效果不确切,我院通过多年对于脊柱结核硬膜外麻醉进行探讨[1 2]。脊柱结核一般有后凸成角的急性,因病变可能出现多节段,导致稳定性降低,同时脊突旁脓肿,在病灶处形成瘘,引起局部感染[3 4]。脊柱结核患者伴有胸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截瘫,本组全瘫者3例,偏瘫者22例。穿刺点的选择一般是,高位胸椎在病椎间隙或者病椎上一个棘突间隙,下位胸椎一般在病椎上1-2个棘突间隙[5]。腰椎一般选在胸11-12棘突间隙或者胸12-腰1棘突间隙。穿刺之后,以3-5ml利多卡因作为实验剂量,等到麻醉平面出现后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根据手术时间,选择是否对罗哌卡因的追加。本组麻醉药物选用的罗哌卡因,有研究表明,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可以通过将神经动作电位阈值升高,从而延缓神经冲动的扩散,降低动作电位升高的速度,进而阻断神经冲动和传导。具有一定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以局部作用于脊髓血管,经过脊髓血管或者经过突出于硬膜的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液,促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性。另外其对于运动神经阻滞相对较轻,使下肢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性,利于静脉回流,血压下降幅度较小,对于回心血量影响较小,降低了心脏毒性。本研究通过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采用硬膜外麻醉,70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优56例,良13例,优良率为98.6%,提示硬膜外麻醉容易控制,肌肉松弛效果较好。脊柱结核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患者的体力消耗较大,机体免疫能力低,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小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使其在耐受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手术带来的继发性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本组出线的一些不良反应,如49例(70%)出现血压下降,其原因主要是脊柱手术范围较大,对于神经阻滞的范围相对较广,同时手术出血较多造成血压降低,可以通过,经过加快输液和麻黄碱处理,改善血压降低的症状。3例上胸段脊柱手术患者有胸闷、呼吸苦难者,通过面罩辅助呼吸,保证SPO2在98%-100%。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应用后,麻醉效果较为明显,血液降低和SPO2降低经处理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郜雪慧,周祥真,脊柱结核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90-91.

    [2] 耿万明,苏跃. 脊柱结核手术的麻醉管理[J].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6,26(3):209- 212.

    [3] 刘育刚,王贵军. CSEA 麻醉穿刺失败 51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5(11):219.

    [4] 郜雪慧,周祥真,脊柱结核硬膜外麻醉刺破硬膜127例随访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72-73.

    [5] 罗宝蓉,邢桂英,吴曼,硬膜外阻滞在脊柱结核及脊柱骨折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3):250-25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