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248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178KB,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胆道系统疾病;内科综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重症胰腺炎,往往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本文对 2008年1月至2010 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48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份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248例AP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10例。年龄23岁-84岁。其中大于或等于60岁为老年者52例,小于60岁为青壮年者197例,其中合并胆道系统疾病的105例,由饮酒引起的48例,与饮食因素有关的44例,原因不明的52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2组,即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MAP214例,SAP34例。
1.2 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AP)诊断标准:以2004年3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发布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为标准 ,轻症AP(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或APACHE-Ⅱ评分<8,或CT分级为A、B、C。重症 AP(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
1.3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尿淀粉酶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甚至出现多脏器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 本组248例AP患者, 青壮年197例(79.03%),老年52例(20.97%),其中合并胆道系统疾病的105例(42.33%),由饮酒引起的48例(19.35%),与饮食因素有关的44例(17.74%),原因不明的51例(20.56%)。
2.2 临床表现:A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种病因引起的AP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低血压及休克,其中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为100%。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AP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 248例AP患者分别行腹部彩超和胰腺CT检查,结果见表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表1 腹部彩超与CT诊断AP价值比较
X2=42.75 p<0.01
2.4 内科综合治疗效果:MAP和SAP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胰酶分泌药物(奥曲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等内科治疗。结果见表2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表2:MAP 和 SAP 治疗效果
X2=13.44 p<0.01
3 讨论
3.1 病因 本资料248例AP患者,青壮年196例,占79.03%,老年52例,占20.97%,可看出以青壮年发病为主,可能与老年人心态平和,较少饮酒及暴饮暴食有关,本组资料显示胆道系统疾病仍然为AP的主要病因,但低于国内同类研究,国内报道胆道疾病约占50%以上,可能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高脂血症发病率增加,饮酒量、饮酒人数增加及社会老龄化,从而造成非胆源性病因增加有关,但原因不明引起AP的发病率较酒精和饮食因素高,可能与胆道微结石病、胰腺分裂、病毒感染及侵入性操作有关。
3.2 临床表现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不一,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进食可加重,还有腹胀、发热、恶心、呕吐等。体征则以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最常见。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部,向腰背部呈带状放散,甚至全腹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反跳痛。
3.3 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为腹部彩超和胰腺CT。本研究的248例AP患者均行腹部彩超和胰腺CT检查,结果发现CT诊断AP的阳性率高于彩超,两者有显著的差异,尤其对于胰腺病变较轻微的患者(CT分级B级、C级)更有价值。考虑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1)AP时多并发麻痹性肠梗阻,胃肠道积气较多,胰腺显示不清,而CT影像不受胃肠气体的影响。(2)患者一般先行彩超检查,若病变早期,胰腺形态尚未发生改变可能使彩超的诊断率下降。
3.4 治疗 AP以内科治疗为主,按其病情轻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