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251KB,1页)。
【关键词】 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全麻气管插管时易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这对于循环系统正常的患者一般无大影响,但对于原本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舒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镇痛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小且能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本研究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用于全麻诱导的合适的舒芬太尼剂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年龄19~58岁,体重46~80kg,均无呼吸系统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ASA分级Ⅰ~Ⅱ,按舒芬太尼的用量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未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麻醉诱导予咪唑安定0.1~0.15mg/kg、丙泊酚0.5~1mg/kg、维库溴铵0.12~0.15mg/kg,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予舒芬太尼0.4μg/kg、0.5μg/kg、 0.6μg/kg,面罩加压吸氧4min后行气管插管,所有插管均一次成功。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记录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x±s)
注: 与T0比较, *P<0.05, ** P<0.05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见表1),T1时点三组的SBP、MAP、HR较T0时点有所下降(P<0.05)。三组间比较,Ⅲ组的SBP、MAP、HR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T2时点,Ⅰ组的SBP、MAP、HR较T1时点有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Ⅱ组、Ⅲ组。T3时点Ⅲ组的SBP、MAP、HR较T2时点有所下降,且低于Ⅰ组、Ⅱ组(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发生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心律失常,此为插管应激反应;它是由于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机械刺激,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所致[1,2]。目前,多使用阿片类药物来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阿片类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若使用的阿片类药物不足,可能导致插管时出现强烈的心血管反应,而若使用药物对于心肌抑制过强则可能出现血压急剧下降。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心血管状态更稳定。舒芬太尼更突出优势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大,在全麻插管时使用舒芬太尼,可通过对传入神经冲动的抑制减少了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分泌,减轻了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在应用大剂量舒芬太尼时,可出现HR减慢,心脏指数和MAP降低,因此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舒芬太尼( 0.25~1.0μg/kg) 在麻醉诱导时静脉给药,能有效预防喉镜检查及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本研究旨在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本研究中,Ⅱ组、Ⅲ组比Ⅰ组在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Ⅲ组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SBP、MAP、HR均有明显下降,在T2时点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SBP、MAP、HR均有明显升高。而Ⅱ组在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提示适宜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