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隐性痛点”临床体会
【摘要】 手背“隐性痛点”是依据循经取穴和以痛为腧相结合的取穴原则在手背部选穴,并两两比较所得到的最痛点。其主治范围较广,对身体阳面痛证如颈肩痛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够较好的体现阿是穴的取穴原则,对临床治疗经筋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隐性痛点;临床体会
循经取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取穴原则,“以痛为腧”是《内经》中治疗经筋病的原则之一。将二者结合起来的“隐性痛点”法直接针对气血不调之处施术,扶正祛邪,活血行气、通经活络[1],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近几年中着重对手背“隐性痛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治疗规律,现不揣浅陋,将之简介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对针灸临床有所裨益。
1 手背“隐性痛点”概述
在对病症经过经络辨证,确定所选经脉后,同时沿着所选经脉左右两侧的经脉逐步按压,寻找压痛点,并将找到的压痛点称为“隐性痛点”;所得痛点两两比较,其中最疼痛的点称为最痛点,并将这种寻找隐性痛点的方法称为“左右对比取穴法”[1]。何谓手背“隐性痛点”?就是在两手背部(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之间,含掌指关节)沿着掌骨及其周围间隙、肌肉等逐步按压,并相互比较所得的压痛点,称之为手背“隐性痛点”。
, http://www.100md.com
2 手背“隐性痛点”选穴
手背“隐性痛点”选穴主要在手背部寻找疼痛敏感点,能够结合循经取穴和以痛为腧的优点。具体方法是:确定病症后,大体判断为何经所主,然后循经在手背掌骨间隙,一点一点按摩点揉,细细寻找压痛点。如果找不到,就在相邻的位置以及另一侧手背部仔细寻找。当找到明显的痛点时,以此作为穴位,予以针刺或点按。同时结合动气针法[2],治疗的同时让患者活动患处,以使气至病所。
笔者临床发现,手背“隐性痛点”位置和疼痛程度因病症所在位置和病症的轻重而有不同。在位置上,若疼痛靠近某一经脉,则在相应的手背的阳经上或其附近有“隐性痛点”。疼痛所在位置有的与传统经穴如后溪、合谷等重合,有的则单独存在,如靠近腕骨、骨膜、掌骨间隙、掌指关节、骨缝间的肌肉等等,不一而足。“隐性痛点”的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缓急而有差别:病情重,轻压即痛不可忍者;病情轻,重压才觉疼痛者。且这些痛点有自己的特点:按压前患者自我感觉没有疼痛,医者触摸检查时才发现疼痛。故在临床应用上总以找到最痛点为准,无论腰痛、落枕等病症。正因为痛点位置不一,疼痛程度不同,又需经两两比较所得,故称之为手背部“隐性痛点”。
, 百拇医药
3 手背“隐性痛点”的临床应用
3.1 主治身体阳经所过之处的痛证 主治头面痛证如偏正头痛、牙痛等;亦可主治项背部痛证:落枕、背痛、肩痛等;亦可以主治四肢部痛证:腰痛、腿痛、脚背痛、肩周炎、网球肘等。其机理在于手背对应人体阳面。因为手背通过手三阳经与其他阳经相联系,故可治疗手三阳以及与之相通的足三阳经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上至头项,下至腰骶,中通四肢。并且这种方法定位更准确。如高氏[3]依据经络辩证和全息对应法而得定位腰痛1穴~腰痛5穴治疗腰痛。高氏取最疼痛的点作为主穴实际上是手背“隐性痛点”。因其定位更准确,疗效更确切。再者,第二掌骨是一个全息元,那么整个手背也与全身相对应。因此手背部可以治调节全身的气血,治疗全身阳经经过的病症:头面、四肢、躯干部等的痛证,即全身阳面的病症。
3.2 病久入骨,“以骨治骨”。因为邪气侵袭人体的途径是由皮毛逐渐深入到骨,即病久入骨。故在临床治疗上也要“以骨治骨”。如《灵枢·终始》说:“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内经》中“以骨治骨”的含义:需要贴近骨膜针刺或者针刺到骨。如《素问·调经论》曰:“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例如肩周炎、网球肘等病久入骨者,或是与骨病相关者,进针需要贴着骨的外侧缘,才可以收到良效。
, http://www.100md.com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男,37岁,2011年8月15日就诊。主诉:双肩内侧疼痛十余年。病史:十余年前,久卧湿地,加上劳累导致两肩胛内侧疼痛,且疼痛面积逐渐扩大。诊为肌纤维炎。在左手背第4~5、右手背第2~3掌骨间靠近腕骨处找到压痛点。予以针刺,立止疼痛。
4.2 患者,男,17岁,2011年8月22日就诊。项部左侧疼痛1天。检查:右风池处及右侧第七颈椎到第七胸椎夹脊处酸胀疼痛,不可以左右回头。诊为急性颈部扭伤。左手背第3~4掌骨间、右手背第2~3掌骨间找到压痛点。予以针刺上述两穴位后,右侧夹脊处疼痛立止。然而患者向右转头时颈部右侧疼痛,针刺右手背第3~4掌骨间压痛点,针入即痛止。
5 手背“隐性痛点”的机理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也。手背部“隐性痛点”,通过手三阳经与全身的阳经联系。病邪通过经脉传导在手背部一定部位形成相应的反应点,此痛点即是气血不通之处,往往就是病变的中心(阿是穴)。而选择准确的穴位则成为治痛获效的关键。手背“隐性痛点”是经筋病在手背上的反应点,而最痛点多是气血不调最集中的点。《内经》称为“邪之所在”或“邪之所凑”之处。其疼痛的程度越大,则表示气血不调越集中。故针刺手背“隐性痛点”可直接针对气血不调之处施术,活血行气、通经活络,起到较好的临床止痛效果。针刺“隐性痛点”时,其疼痛程度由高到低的过程,也基本与痛证逐渐解除的过程相符。
, 百拇医药
结语:手背“隐性痛点”主治全身阳面痛证,能更好的体现阿是穴以及“以痛为腧”的原则,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手背部面积较小,便于寻找“隐性痛点”,并针刺治疗,疗效较好,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找准痛点,“正针直刺,无针左右”,亦宜参合其他疗法,杂合以治。因水平所限,疏误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恳请同道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许遵贤.“隐性痛点”临床心得[J]. 中国针灸,2011, 31(9): 806.
[2]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 4-6.
[3]高树中. 一针疗法[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 92-93., 百拇医药
【关键词】 隐性痛点;临床体会
循经取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取穴原则,“以痛为腧”是《内经》中治疗经筋病的原则之一。将二者结合起来的“隐性痛点”法直接针对气血不调之处施术,扶正祛邪,活血行气、通经活络[1],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近几年中着重对手背“隐性痛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治疗规律,现不揣浅陋,将之简介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对针灸临床有所裨益。
1 手背“隐性痛点”概述
在对病症经过经络辨证,确定所选经脉后,同时沿着所选经脉左右两侧的经脉逐步按压,寻找压痛点,并将找到的压痛点称为“隐性痛点”;所得痛点两两比较,其中最疼痛的点称为最痛点,并将这种寻找隐性痛点的方法称为“左右对比取穴法”[1]。何谓手背“隐性痛点”?就是在两手背部(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之间,含掌指关节)沿着掌骨及其周围间隙、肌肉等逐步按压,并相互比较所得的压痛点,称之为手背“隐性痛点”。
, http://www.100md.com
2 手背“隐性痛点”选穴
手背“隐性痛点”选穴主要在手背部寻找疼痛敏感点,能够结合循经取穴和以痛为腧的优点。具体方法是:确定病症后,大体判断为何经所主,然后循经在手背掌骨间隙,一点一点按摩点揉,细细寻找压痛点。如果找不到,就在相邻的位置以及另一侧手背部仔细寻找。当找到明显的痛点时,以此作为穴位,予以针刺或点按。同时结合动气针法[2],治疗的同时让患者活动患处,以使气至病所。
笔者临床发现,手背“隐性痛点”位置和疼痛程度因病症所在位置和病症的轻重而有不同。在位置上,若疼痛靠近某一经脉,则在相应的手背的阳经上或其附近有“隐性痛点”。疼痛所在位置有的与传统经穴如后溪、合谷等重合,有的则单独存在,如靠近腕骨、骨膜、掌骨间隙、掌指关节、骨缝间的肌肉等等,不一而足。“隐性痛点”的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缓急而有差别:病情重,轻压即痛不可忍者;病情轻,重压才觉疼痛者。且这些痛点有自己的特点:按压前患者自我感觉没有疼痛,医者触摸检查时才发现疼痛。故在临床应用上总以找到最痛点为准,无论腰痛、落枕等病症。正因为痛点位置不一,疼痛程度不同,又需经两两比较所得,故称之为手背部“隐性痛点”。
, 百拇医药
3 手背“隐性痛点”的临床应用
3.1 主治身体阳经所过之处的痛证 主治头面痛证如偏正头痛、牙痛等;亦可主治项背部痛证:落枕、背痛、肩痛等;亦可以主治四肢部痛证:腰痛、腿痛、脚背痛、肩周炎、网球肘等。其机理在于手背对应人体阳面。因为手背通过手三阳经与其他阳经相联系,故可治疗手三阳以及与之相通的足三阳经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上至头项,下至腰骶,中通四肢。并且这种方法定位更准确。如高氏[3]依据经络辩证和全息对应法而得定位腰痛1穴~腰痛5穴治疗腰痛。高氏取最疼痛的点作为主穴实际上是手背“隐性痛点”。因其定位更准确,疗效更确切。再者,第二掌骨是一个全息元,那么整个手背也与全身相对应。因此手背部可以治调节全身的气血,治疗全身阳经经过的病症:头面、四肢、躯干部等的痛证,即全身阳面的病症。
3.2 病久入骨,“以骨治骨”。因为邪气侵袭人体的途径是由皮毛逐渐深入到骨,即病久入骨。故在临床治疗上也要“以骨治骨”。如《灵枢·终始》说:“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内经》中“以骨治骨”的含义:需要贴近骨膜针刺或者针刺到骨。如《素问·调经论》曰:“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例如肩周炎、网球肘等病久入骨者,或是与骨病相关者,进针需要贴着骨的外侧缘,才可以收到良效。
, http://www.100md.com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男,37岁,2011年8月15日就诊。主诉:双肩内侧疼痛十余年。病史:十余年前,久卧湿地,加上劳累导致两肩胛内侧疼痛,且疼痛面积逐渐扩大。诊为肌纤维炎。在左手背第4~5、右手背第2~3掌骨间靠近腕骨处找到压痛点。予以针刺,立止疼痛。
4.2 患者,男,17岁,2011年8月22日就诊。项部左侧疼痛1天。检查:右风池处及右侧第七颈椎到第七胸椎夹脊处酸胀疼痛,不可以左右回头。诊为急性颈部扭伤。左手背第3~4掌骨间、右手背第2~3掌骨间找到压痛点。予以针刺上述两穴位后,右侧夹脊处疼痛立止。然而患者向右转头时颈部右侧疼痛,针刺右手背第3~4掌骨间压痛点,针入即痛止。
5 手背“隐性痛点”的机理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也。手背部“隐性痛点”,通过手三阳经与全身的阳经联系。病邪通过经脉传导在手背部一定部位形成相应的反应点,此痛点即是气血不通之处,往往就是病变的中心(阿是穴)。而选择准确的穴位则成为治痛获效的关键。手背“隐性痛点”是经筋病在手背上的反应点,而最痛点多是气血不调最集中的点。《内经》称为“邪之所在”或“邪之所凑”之处。其疼痛的程度越大,则表示气血不调越集中。故针刺手背“隐性痛点”可直接针对气血不调之处施术,活血行气、通经活络,起到较好的临床止痛效果。针刺“隐性痛点”时,其疼痛程度由高到低的过程,也基本与痛证逐渐解除的过程相符。
, 百拇医药
结语:手背“隐性痛点”主治全身阳面痛证,能更好的体现阿是穴以及“以痛为腧”的原则,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手背部面积较小,便于寻找“隐性痛点”,并针刺治疗,疗效较好,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找准痛点,“正针直刺,无针左右”,亦宜参合其他疗法,杂合以治。因水平所限,疏误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恳请同道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许遵贤.“隐性痛点”临床心得[J]. 中国针灸,2011, 31(9): 806.
[2]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 4-6.
[3]高树中. 一针疗法[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 92-93., 百拇医药